第43章 事畢(第2/2頁)

“是!”聽完劉承祐的話,張永德有種說不出感覺,心裏莫名一松。

待張永德退下之後,劉承祐看著侍候在禦前的王著:“你說,郭威何以在這個時候,上書請辭?”

面對天子垂訓,王著想了想,答道:“臣大膽猜想,是為郭榮之故。禦史與武德司兩路查察之人,皆已回京復命,對於濮州張建雄案陛下想來已有所決斷,郭公是欲以書換郭榮一命!”

聽其言,劉承祐忍不住多瞧了王著一眼,只見其臉上仍舊是一種指點江山的快意。此人,畢竟年輕,也沒什麽城府,當真什麽話都直來直去地講,也敢講……

“近來,因濮州事,朝野之中,也是議論紛紛吧!”劉承祐說。

“正是!”王著有些好奇,天子為何明知故問。

劉承祐語氣一厲,道:“你去政事堂傳詔,朕思近來朝中輿情洶湧,人心不定,以致政務有荒怠之事,朕甚惱。望群臣善自警醒,用心理政,勿要風聞漫議!”

劉承祐這話,說得已經算嚴重了。此詔一出,聰明人都能看出,針對濮州案引起的朝野風波,天子要降降溫,出手遏制了。

又一日,劉承祐降詔,討論已故濮州刺史張建雄在任期間,所犯之罪。沒有逝者已矣的寬容,罪證俱全的情況下,大臣們能說什麽,天子的態度還擺在那裏,於是張建雄死後也不得安,追加重罪一十四條,身後之名毀盡。

又數日,劉承祐再讓群臣,議鎮寧軍節度使郭榮“誤殺”犯官張建雄之罪,群臣議,罪不可恕,然情有可原,奪其爵職,貶至徐州任巡檢使。

而在這段時間內,群臣看得到的,京內外有十數名三院禦史被罷免問罪。

群臣看不到的,是武德司內,進行了一次進凈化,動靜小很多,但手段酷烈異常。似京畿都知後贊,跟失蹤了一般,很自然地杳無音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