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乾祐滅佛(第2/2頁)

大小老幼數十名僧人,在官兵的看守下,拿著包裹,挪動著淒淒慘慘的腳步,離寺而去。

劉承祐滅佛,並非要徹底消滅佛門,因為不現實,主要以打擊限制為手段。五台山諸佛寺,按照朝廷的規定,經過辨別臧否,遴選功德之後,只留大小二十座,已然算是滅頂之災。其他的寺廟,悉數停廢,乃至拆毀,占據五台主峰的諸大寺,皆難逃厄運。

而佛光寺,顯然並不在那二十座保留名目之中。

一名小沙彌,在老僧的牽引下,一步一回頭,望著對於他而言高高山門,淚眼模糊,滿是不舍。

老僧輕撫其腦袋,形容憔悴,掃著周遭的官兵,鋥亮的槍矛閃著寒光,令人心悸。

重重一嘆,只覺心神俱壞。佛光寺建寺的時間並不算太長,恰趕上了唐時佛門大發展時期,不過,在唐武宗會昌年間,那場“武宗滅法”,被毀。後經重建,而今不足百年,又逢大變,有墮寺之厄。

站在高處,在幾名黑袍屬下的跟隨下,王景崇靜靜地看著腳下的遷佛動靜,那等悲傷光景,反使其嘴角掛上了淺淺的笑意。

一招手,王景崇直接吩咐著:“差不多了,讓五台縣官府收尾,寺下土地人口,分撥妥當,所有僧人,盡數還俗,安置監視,不得怠慢……”

隨後又走向官兵的領頭隊長,說道:“寺內銅像、法器,讓軍士們拆除,著人運輸下山,集中送往東京,上繳朝廷!”

“是!”

“寺內財產,仔細清查,避免有隱蔽之所,清點結束後,將此寺,給我拆了……”冷幽幽地,王景崇又下一令。

五台山佛寺太多,影響太廣,為保證“滅佛”之政順利施行,朝廷需遣得力之人。而作為武德副使,在乾祐三年中迅速崛起的政治明星,皇帝的“忠犬”,王景崇被派來河東,處置此事,而王景崇,顯然樂此不疲,視為政治生涯再進一步的契機,幹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