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3頁)

馬全義話裏,有著充沛的感恩之意,劉承祐也不疑有他,若是連這樣知根知底,久隨王駕的親信將領都要勾心鬥角,他這個皇帝也當得太累了。

當然,就他得知的情況,馬全義身上,雖然免不了一些小毛病,比如護短徇私,但總體而言,在軍中也是誠於王事,盡心統練兵馬。至少忠誠上是沒有問題的,嗯,僅針對於他劉承祐。

“自河北南下後,一直在京練兵,西征河中,亦未建多少功勛,可曾覺得乏味?”劉承祐語氣平和地問道。

“不瞞陛下,有的時候,卻有此感。將士們苦練殺人作戰之術,少用武之地……”對劉承祐,馬全義直接說出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劉承祐點著頭,眉頭微凝:“軍中作此想法者,只怕是不少吧!”

“正是!”

劉承祐則呵呵一笑,手在空中一圈,道:“當今天下,大漢僅據十之三四,四面皆敵,朕欲削平天下,復華夏雄風,今後有的是仗要打,有的是建功立業的機會!”

“陛下所言甚是!”馬全義顯然也理解,抱拳拱手。

軍心啊!

劉承祐心中暗思,他可時時關注中軍中的情況,對於這種不算微妙的軍心變化,也有所警惕。說到底,還是長達半年以來的軍隊整飭,大量老弱被裁汰,軍紀又嚴,對將士的管束也越發強,這讓野慣了的軍隊有些不適應,不只是底層的士卒,將校亦然。

眾多因素堆積下來,便使得軍中的氣氛有些壓抑。軍隊自當是嚴肅齊整的,但不是這個法子。劉承祐有深思,大抵還是思想覺悟不到位。

當下之軍隊,都是一幹沒有“靈魂”的雇傭兵,為錢為利為生存才為朝廷效命。即便依附在大漢這面旗幟之下,但若說對朝廷,對他這個皇帝有多少忠誠,劉承祐自己都不會有太多的奢望,他還是有自知之明。

而這種情況,也正是劉承祐自繼位後,便孜孜以求,欲行改變的。幾番整編調動,都是為了在控制住軍隊的情況下,做進一步的改造。

用錢糧恩遇收買軍心,那是必然的,但不能成為朝廷馭兵唯一的手段。

劉承祐腦中一下子便想起了,當初在龍棲軍中試行“講書”的情況。看起來,是得花心思,聚人才,遣入軍中宣講,忠君、愛國、衛家、建功、平天下……這些正能量的東西,確實需要強調,對於大多數頭腦簡單的軍士來講,不斷地灌輸,達成洗腦的效果,想來不會太過艱難,只需要投入。

為緩解將士的情緒,訓練的方法,也要多樣化起來,增加些比武,馬球,蹴鞠等活動。營妓嘛,暫不考慮,但東京市內的青樓楚館,或可組織前往,軍中的光棍也需發泄的嘛,順便拉動力消費,增加稅收……

劉承祐腦中念頭不斷滋生,漸漸地想入了神,回過神來,但見馬全義仍規矩地坐在一旁,只是一盞茶快喝幹了。

“添茶!”劉承祐示意。

馬全義則恭辭:“陛下,不用勞煩中官了,臣渴意已解……”

好嘛,宮中的禦茶,於馬都指揮使來說,似乎也只有解渴之效。

瞥著馬全義,劉承祐問:“全義,有無意出鎮一方?”

劉承祐突然提起,馬全義一時沒反應過來,但觀皇帝的側頰,想了想,意識到了什麽,拜道:“願為陛下驅策。”

看著他,劉承祐要尊重他的想法的意思:“你欲去南方還是北方?”

馬全義則好生思量了一會兒,擡手卻道:“願從陛下之命,臣不敢辭!”

對馬全義的態度,劉承祐明顯更加滿意了。

面容一整,直接道:“去莫州吧,接替慕容延釗為防禦使。有些話,對卿朕也不需避及,終有一日,朕是要提兵北伐的,屆時,朕寄望卿為我大漢先鋒大將!”

“是!”馬全義起身,深深一揖。

“退下吧!”劉承祐朝他一擺手。

有的將領外放,劉承祐是欲奪其權,比如史弘肇、周暉、吳虔裕等將。而有的人外放,是托以腹心之任,前番楊業,此番馬全義。

至於慕容延釗,調回東京,便當為龍棲軍都指揮使。

……

崇政殿內,楊邠與李濤二宰及禦史中丞邊歸讜同時覲見,向劉承祐奏事。

“陛下,許州竇貞固上報,劉信案余眾,已逐一審鞫完畢,案判結果已盡陳報朝廷,只待刑部復核,便可落實刑罰處置!”楊邠表情生硬,向劉承祐稟報著。

作風仍舊沒有太大變化,直呼其名,連聲竇相公都不願尊稱一下。

劉承祐翻開奏書,快速地瀏覽了一遍。當初在許州的搜捕,規模甚大,許州將吏為之一空,不是戲談,難免有波及之池魚。

經過竇貞固及趙礪耗費一月之功,方才理出個結果。在判刑名單上瀏覽了一遍,得死罪者,便有一十七人,這些軍政職吏,此前仗著劉信的勢,可幹了不少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