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2頁)

在發掘舊才,劉承祐已嘗足了甜頭,他發現,石晉留下的大量官員,完全算得上是個人才寶庫,只要用心,總能找到些驚喜。尤其是當年劉承祐在欒城救出那些後晉高官重臣,能被耶律德光重點收攏在身邊的,都有其不凡之處。

此前棄之不用抑或束之高閣的顧慮,只是忠誠的問題,但在這麽個君臣義絕的時代,能苛求人家對你竭忠盡誠嗎?對於此點,劉承祐也早有十分清醒的認識,只要自己夠強,控制住軍隊,就不需過慮。

而劉承祐,自認也有任用前朝舊臣的胸懷與魄力,他也是這麽做的。想要培養人臣對大漢、對劉氏的忠臣與認同感,非二十載與一代人的不懈堅持不可。變數十年以來的因循故例,哪有那麽容易。

當然,劉承祐也不會迷信這些文臣朝官,畢竟,總有些文人,就只適合玩玩筆杆子。若人不盡其用,放錯了位置,其危害又豈弱於武夫。所幸,這麽個時代,讀死書的,當真不多,尤其在北方幾十載戰火紛飛中成長起來的文人。

軍隊方面也一樣,在不影響禁軍的強勢戰力與穩定的情況下,劉承祐也開始把將校外放,行守禦之事。

最近的例子,便是楊業。當然,對於將校外派,劉承祐得選那些值得信任托付,經過考驗的,否則貿然將武夫外放,那就是給朝廷、給百姓添亂。

遠的說,得算劉承祐當初在南易水的布防設置了,慕容延釗、李筠、何福進這些人,在將近兩年的時間中,在防禦北患,鎮定邊事上,已起了其應有的作用。

近來,劉承祐已經在籌謀著,將彼輩南調東京。增加他對禁軍掌控的同時,順便行更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