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2/2頁)

老者身形消瘦,須發皆白,不過氣質獨特,雖然穿著官袍,但透著股狂逸恣然,但面目之間,又顯謙恭,在劉承祐面前保持著禮節。

此公名為楊凝式,是時下有名的“大書法家”,歷史上在書法一道上,更是鎮壓了一個時代,屬於承唐啟宋的大師。當然,整個五代,字體書法衰微,也就更凸顯其聲名。

早時天子欲習書,求名師,立刻便有人將楊凝式推薦上來。此公一直以來,做官都比較佛系,隨波逐流,為求保全,年輕還裝瘋賣傻,弄了個“楊風子”的雅號。但對於指導劉承祐還是樂意的,畢竟,還要吃飯,東京城中那麽多舊臣勛貴,日子真正過得好的,沒有多少。

聞言,楊凝式稍微瞄了眼,面上露出一抹猶豫過後,比較中肯地答道:“陛下所書,進步很大。”

劉承祐所習,乃顏體,還是寫楷書稍微“容易”一點,至於楊凝式所擅長的楊氏行書,他學不來。

至於此番所作,節選自韓愈《馬說》的一段,整體上看起來,倒是方方正正的,但是明顯古板呆滯。

劉承祐呢,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注意到老師傅蒼老的面上閃過的表情,癟嘴道:“徒具其形,毫無氣韻可言,這點,朕還是清楚的。”

聞言,楊凝式指著“伯樂”、“千裏馬”這兩個詞,以其蒼老的聲音道:“陛下所書,自有真龍氣韻,陛下求才之意,舉賢之心,躍然紙上啊!”

見這老師傅猜自己的心思,劉承祐不由一樂,算是認可了他的說法。

“陛下所定標點符號,於斷句明意,確有奇效啊!”說著,楊凝式又恭維了劉承祐一句。

聞此,劉承祐嘴角稍稍勾了一下,此前以群臣奏章,多不加區分間隔,許多句意難辨,需要劉承祐去猜,苦於此點,劉承祐把“現代標點符號”拿出來,定了個標準規範,推行於中書。當然,只是些常用的符號,他可記不清標點符號大全。

初期群臣或有不解,但在一段時間推廣下來,已然進入正軌,如今,基本上都感覺到了其便利。三館那邊編纂著書的文士們,是最先接受的。時下,已然在向全國推廣,這也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但阻力不大,且朝廷發力推動,時間卻也不是問題。

雖然並不值得得意什麽的,但是,劉承祐的心情仍舊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