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2/2頁)

“蘇卿直言即可!”見這老頭子又欲兜圈子的樣子,劉承祐擺手道。

“回陛下,錢幣之上所書,文字、圖案,猶有改善余地,陛下可著書畫大家,重作版式!”蘇禹珪說道。

於劉承祐而言,這只是細枝末節上的事情,注意到蘇禹珪那期待的目光,劉承祐吩咐著:“著三館學士、博士,擅書畫者,各出字畫樣,以備甄選。此事,便交由蘇卿負責,配合好鑄錢監。”

蘇禹珪:“是!”

“鑄錢監那邊,負責鑄造的職吏以及研制鑄藝的工匠,當賞!”劉承祐又看向王章。

王章道:“臣已有所處置。”

“鑄錢銅料,朝廷尚有多少儲備?”劉承祐問道他最關心的情況。

“到目前為止,鑄錢監已累計收銅兩百余萬斤,其中膽銅十余萬斤……”

“真少啊!”劉承祐拊額,忍不住抽一口涼氣。

對於整個國家來講,這點銅料,真的寒酸,並且還是耗了足一年多收集的。

“朕自河中帶回佛像銅器,盡充鑄錢監以為鑄料。既有礦山,加大礦石冶煉采運,輸入東京。”略作思考,劉承祐直接說道:“民間銅器甚多,三司可討論出一個搜集之法令,以解銅荒。”

若按劉承祐最初的作風,估計要直接降道詔書,無條件征集民間銅器。這是必然的,要是朝廷出資贖買,可以直接宣布破產了。所以,只能來硬的,就像已經在醞釀中的滅佛一樣,直接掠奪。這種得罪人,大惹非議的活計,劉承祐決定,他這個皇帝,還是不要事事都頂在最前面……

“另外,繼續研制提升膽銅法的技藝,增大產量!”劉承祐補了一句。

膽銅法,就是濕法煉銅,簡單地講,用鐵置換銅,這是冶銅工藝的發展進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