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間策(第2/2頁)

在前排的望樓之上,數百壯士,拿著“大喇叭”,輪番喊話,勸降、宣告、恫嚇。

“只誅首惡,余者不論”再次被拿出來喊,並請城中將校盡快反正,如若不然,城破之後,悔之晚矣……

大軍圍城,這等只費點嗓子,便可打擊敵人士氣,亂起軍心的做法,屢試不爽,畢竟攻心為上。

縱觀城下的布置,與正史上郭威的做法,差不了多少。無非就是結硬寨,打呆仗,但是劉承祐可沒有打個一年半載打算。

那樣的戰法,在國家穩定,國力充足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穩妥的好辦法。但是,對於國力的損耗,民生的破壞太嚴重了。

原史上便是,後漢的國力基本都耗在平三叛上了。為了支持郭威破賊,楊邠、王章等臣在後方,聚斂錢糧,無所不用其極,後漢的苛法暴政,尤以這段時間為甚,對治下士民可謂極盡盤剝壓榨之能事。

結果就是,窮盡手段,背盡罵名惡名,輸送錢糧至河中,平叛的效果當然達到了,但更多的,是拿來給郭威收買軍心人心了。

一個小小的河東城,孤城一座,外援無依,且李守貞不得人心,需要十數萬人馬,鏖兵一年?且最終也沒有進行什麽激烈的戰鬥,以城中人心渙散,李守貞自焚告終。

養賊自重,不管郭威是否抱有此心,但結果很明確,平叛後,收獲最大的是郭威。

都說郭威是被劉承祐逼反的,然而,縱觀河中平叛前後,郭威種種行為與手段,其心不可謂昭然若揭?

只是後續的發展,有點脫離掌控。誰能想到,原主一掀桌子,便來得那麽急,那麽狠?

……

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