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外戚(第2/2頁)

不消多的時間,只需熬至夏糧成熟,大漢糧荒緩解。

另一方面,劉承祐也不願中了別人的套。據王峻報,密信是在蜀軍主帥張虔釗的帥帳中找到的,就擺在其帥案上,仿佛刻意讓人發現的一般。王峻分析,張虔釗是欲以此信,引朝廷內討河中,以緩解後蜀在鳳翔兵敗之後的壓力。

劉承祐思考過,可能性很大。

“對了,你大哥昭信還未出仕吧。”突然地,劉承祐問道。

大符微愣,很快意識到了什麽,答道:“大哥尚在家中,奉養雙親。”

聞答,劉承祐直接說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我欲召其進京,為國效力,為官為將皆可。”

“選賢舉能,乃官家與朝廷諸公之事,我為婦人,不便插嘴。只教無有‘用人以私’的流言即可……”大符平靜地回答道,但劉承祐能從其語氣間,感受到些許愉悅。

不提兄妹倆關系有多親厚,僅從劉承祐主動提起此事,便足表他對符氏的重視。

當然,劉承祐這麽做,有一小部分理由確實是因為大符,僅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劉承祐需要引入一股新的外戚的力量來平衡勢力,平衡哪方勢力,說出來可能有些不孝——母族勢力。

太後李氏昆弟七人,除早亡之外,余者盡在東京任著高官,掌重權。舅舅李洪信,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劉信之下就是他;舅舅李洪建,為大內都部署,劉承祐才把控鶴、內殿直、散員三禁軍劃歸其屬下;舅舅李洪威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連最不成器的小舅李業,也為武德使,掌握一部分宮門事物……

細數下來,史弘肇、劉信二人,或許權重,但與李氏一族比起來,似乎又算不得什麽了。當然,也就是幾個舅舅能力一般,且不像是有什麽野心的樣子,可使劉承祐稍安,但是,該有的防範劉承祐是不可能沒有的。

李氏諸舅,占據禁軍高位的情況,劉承祐是打算一道兒隨禁軍的改革一起解決的。不過在這之前,劉承祐打算將符家的力量,引入東京,畢竟將門世家,一族人才還是不少的。

除此之外,劉承祐還打算將另外一個妻兄召入東京。符昭信在歷史上或許沒什麽名氣,但高懷德,可是大名鼎鼎,有高氏這層關系在,沒道理不召入東京,委以重任。

乾祐元年二月既望,劉承祐再下詔,曰:朕以眇末之身,托於王公之上,懼德弗類,撫躬靡遑,豈可化未及人而過自奉養,道未方古而不知節量。與其耗費以勞人,曷若儉約而克己。自即日起,宮闈服禦之所須,悉從減損;珍巧纖奇之厥貢,並使寢停。應天下州府舊貢滋味食饌之物,所宜除減。(本段摘錄)

這幾乎是對昨夜皇後所獻“水晶膾”的後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