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鳳翔戰況(第2/2頁)

當然,峰景雖奇,卻不算兵家天險,太危險的地方,不利於攻,又豈利於守?蜀軍占西峰下寨,以其與大散關成掎角之勢,可互為依托。

而漢軍則不管那麽多,於山前立寨逼戰。蜀、漢之間的這場戰爭,明明是蜀軍挑釁,發起進攻,發展到如今的局面,反而是漢軍以弱勢之兵主攻,蜀軍主守。

雞峰山,蜀營傍山而立,分為三處大營,營砦頗多,但顯得有些雜亂,近三萬的蜀軍便被逼迫在裏面,很是憋屈。

山前,漢軍的營寨,則簡約得多,也森嚴有條理得多,甚至,顯得有些猖狂。蜀軍不是沒有下山出擊過,為漢軍的勁弓強弩,悍卒猛士交易一頓。到如今,鏖兵十余日,只能龜縮寨墻,被動防守。

事實上,若鳥瞰兩軍攻防,不論從營防、兵力,還是自補給來看,在整體形勢上,蜀軍都是占據優勢的,然而現實就是,正面交鋒,即便以一敵二,蜀軍也不是漢軍的對手,況且,大軍作戰,也不是單純的一對一,一對多。

漢軍在力壓蜀軍主力的同時,還能兼顧到大散關的蜀軍,以弱勢之兵,力抗兩方,從氣勢上,完全壓過了蜀軍。但是,此乃險策,只要稍有意外,漢軍便岌岌可危。

比如,北面的史匡懿被突破,王峻雜聚眾軍,能兩面對抗蜀軍,已是分外極限,三面受敵,估計會直接潰敗。王峻此次的作戰風格,當真是出奇出險。

另外,也是最重要、最危險的問題,漢軍的糧秣,不足了!

為了進行這場會戰,鳳翔府庫,已然被王峻給搬空了,戰事一起,糧械的損耗,太過厲害。

馬蹄聲急,嘶鳴聲切,交伴著殺聲,回響在大散關以北的一片開闊地上。在經過長達半日的騷擾之後,兩千余漢騎,在將領的親自統率下,朝出關欲東援雞峰山的蜀軍發起致命一擊。不出意外的,蜀軍潰敗。奮起直追,一直到散關數裏外。

望著逃奔關隘的蜀軍敗卒,楊業勒馬而止:“停止追擊!”

“將軍,為何不將之趕盡殺絕?”身邊的虞侯,戰意猶盛,揮動戰刀問。

楊業指著前方道:“大散關前,山巒疊嶂,地形險惡,非馬兵用武之地。蜀軍經此敗,定然肝膽盡喪,不敢再輕出,我們目的也就達到了!”

說著,楊業換了個手執韁繩,嘴裏嘀咕著:“這些蜀軍,也太不經打了!”

楊業,此番以護聖指揮、鳳州團練使之職,隨王峻西來。基本上,是被劉承祐放出來歷練的。此前斜谷鎮一戰,率本部馬軍繞襲李廷珪,立功不小。

及至鳳翔,與蜀軍主力鏖戰,在解決了蜀為數不多的騎兵之後,王峻以楊業為馬軍統軍使,集雍、岐馬軍並其本部護騎共計兩千余人,盡付與他,讓他於西線監視大散關的蜀軍,以免影響到雞峰山的決戰。

顯然,王峻大概也明白劉承祐的意思,經前番一戰,楊業英勇也打動了王峻,讓他放下了顧慮。楊業也做得不錯,打仗也很聰明,該莽的時候莽,該慫的時候慫,硬是將大散關的近萬蜀軍,死死地釘在關內。

此番,是蜀副帥韓保貞親自率軍,結陣而行,欲緩推向東,支援張虔釗。事實證明,想法是好的,初時尚有效果,但在楊業的耐心騷擾下,終究以失敗告終。

原野上,步軍對騎軍的局限性,便在於此。況且蜀軍軍械不夠犀利,士卒不夠精煉,連將領都顯愚笨。

“此番是蜀軍副帥韓保貞親自統軍,沒想到此人如此無能,為統軍你不費吹灰之力所敗!”虞侯嘴巴樂開成一朵花,搭配著臉上濺著的血跡,完全一副百戰勇士的風采。

“派人報告大營,說我軍已阻大散關蜀軍,告訴招討使,他可放心攻打張虔釗!”自領一軍,身負重責,楊業氣質比起以往明顯凝練不少,冷聲吩咐著。

“是!”

“救助傷員,打掃戰場,搜捕俘虜,收兵回駐點!”調轉馬頭,楊業率先遠離山隘而去。

不過在望著東面的時候,楊業眉宇間也不禁浮現出些許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