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恩賞問題(第2/2頁)

聞問,在二人爭論期間,始終嚴肅著一張臉的李濤取出了一本冊子,呈給劉承祐:“陛下,這是臣等擬定文武百官升賞遷調名冊,二位相公,對其中些許官員,有所異議,故有此爭。請陛下禦覽。”

侍宦將冊子恭敬地呈給劉承祐,順手接過,翻開粗略地瀏覽了一遍,對上邊的官員,除了少數人,他大部分都沒印象,又或者是僅聞其名。

而所謂的官員遷轉,似六部尚書、侍郎、寺卿、六軍大將軍、將軍之類的,只是將各人輪換了一圈,兵部轉吏部,吏部轉刑部,刑部轉戶部……而三司六部諸寺監的實職,才是楊、蘇二人爭執的重點。

“諸公所議,朕基本沒什麽異議。”雖然看得漫不經心,但劉承祐決斷卻是做得迅速,提筆,在名單上鉤劃了幾下,比如魏仁浦的位置調為樞密院直學士,範質升為中書舍人、知制誥。

“至於有異議者,著吏部有司,綜合評比審核,議定!”劉承祐斜了蘇逢吉一眼:“朕欲造恩典,卻也不當濫施官職,國家新立,雖乏人才,但大漢朝堂,也不是無德無才之人可居的!”

此言落,蘇逢吉愕然,楊邠也有些詫異,這一回,劉承祐的態度竟然是偏向他這一邊的。打量了一眼劉承祐那平靜的面龐,在他視線掃到自己之前,迅速地別過目光。

同時,劉承祐這話,實則也是些冠冕堂皇之語,朝堂地方,無德無才而居權位者,可是一點都不少!

“另外,俸祿加增之事……”

劉承祐話有點刻意地不說完,但王章很機靈地接過,有點激動地稟道:“陛下,而今國庫枯竭,府廩空虛,外有戰事,內有饑荒,國用尚且不足,何談加增。諸大臣、勛貴,既受大漢恩祿,自當與國休戚是同,體諒國事艱難。臣以為,俸祿非但不能加增,還當削減,緩解朝廷的用度壓力……”

在如今的大漢,冗官問題,實則還不是特別嚴重,但是,朝廷窮啊,其所帶來的便是,養著那一幹累朝勛貴,很費錢糧。

“臣反對!”話音剛落,蘇逢吉立刻跳了出來:“百官為國羽翼,為陛下治理天下,豈能苛待?”

聞言,王章頓時懟向蘇逢吉:“此非苛待臣僚,只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策,待翌日,國家富足,府庫豐盈,再行恢復。”

“此言大謬!削減俸祿,讓朝臣們如何維持吃穿用度,照養家人?”蘇逢吉冷斥一聲,拱手向劉承祐:“陛下,王章此議,必失臣僚之心,不可不察!”

“蘇相豪宅數棟,良田千頃,還在意那點俸錢?”王章直接揭蘇逢吉的短。

蘇逢吉臉色大變,惡狠狠地瞪向王章,更欲發飆。

“好了!”劉承祐卻出言打斷:“此事容後再議……”

為這場爭論收了個尾,不過加增俸祿之事,卻是不用再想了,至於是否如王章所言削減,這個劉承祐還需審慎而行。當然,僅針對於朝臣、勛貴,對禁軍,待遇是一點都不會減少的,哪怕朝廷再窮。

“各鎮節度如何?”劉承祐轉向另外一個話題。

這回由蘇禹珪給劉承祐呈上一封奏冊,基本包含了眼下所有臣服大漢的節度。很整齊,除依前職之外,並同平章事,稍有不同的,也是再加一些官銜,升爵位,比如劉崇、高行周、符彥卿、安審琦……

但這麽一來,大漢天下,恐怕到處都是使相了!

使相遍地走,團練不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