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封王(第3/3頁)

“三娘過謙了!”劉知遠仍舊閉著眼睛,說:“以你的見識,足以勝過時間萬千男人!”

李氏輕輕地晃了晃腦袋:“妾身乃後宮之人,不敢幹政。”

“你我之間,快三十年的夫妻了,兩兩相知,何分彼此,直言便是,就當我們夫妻私話。”劉知遠按著李氏的手,誠心地說。

李氏沉默了許久,嘆聲說:“長幼有序,為保社稷安寧,以妾身愚見,還是立大郎吧。”

劉知遠頭靠在李氏胸前,仰頭望著她,有些意外:“你不是一向,疼愛二郎嗎?”

李氏身上那股賢惠明理的氣質更甚,回答道:“我疼惜二郎是真,但於社稷江山,卻不得有偏私,大郎,也是我的兒子。廢長立幼,取禍之道,於國家不利。”

“不瞞三娘,我本意便是以大郎為嗣,但是,他太過文弱謙和,於治世,可行王道,為傳世之君,但這個世道,我只恐他鎮不住那些驕兵悍將,藩鎮節度。二郎這一年來,變化甚大,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沈重冷峻,沉穩勇毅,行事雖顯偏激剛烈,卻深諳此間存世之道……”劉知遠幽幽而嘆,道出他的猶豫。

李氏悠悠地說道:“他們兄弟間,一向相處和諧,感情甚好,可以二郎輔助大郎,不就兩全其美?”

可能李氏自己都沒察覺到,自己說這話時,氣息都略顯不足。

果然,劉知遠面露苦意地笑了笑:“這帝位之爭,有多殘酷,以三娘的聰穎,難道不知?自梁、唐,至晉,為了這張位置,爭得你死我活的事,發生得還少嗎?”

聞言,李氏面上也是閃過憂慮之色,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平日裏雖關心劉承訓比較少,但不代表她不喜歡他。

想了想,李氏有點鄭重地對劉知遠道:“既如此,官家更當早定君臣名分,以免拖得久了,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境地,屆時悔之晚矣……”

“朕在想想。”憋了一會兒,劉知遠這樣回答。

夫妻倆,再沒說話,只是相偎在一起,感受著那難得的靜謐。

沒有在李氏那兒待太久,劉知遠自歸己殿,不過經過同李氏的那一番談話,心情舒暢了許多。

夜間,明黃的燈火閃爍在劉知遠臉上,嚴肅而認真。腦中回想起今日崇元殿上的情形,良久,劉知遠嘆道:“太著急了,不是好事啊……”

說這話時,劉知遠神情間透著一抹堅定。

翌日,劉知遠便降詔,封劉承訓為魏王、開封府尹,劉承祐為周王、京城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