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整編事(第2/3頁)

垂拱殿中,樞密使楊邠、副使郭威、三司使王章,再加禁軍統帥史宏肇並在。劉知遠閱覽著最終的整編章程,史宏肇則親自向他匯報著。

“侍衛司下馬步軍依前例,設護聖、奉國兩軍,兩軍屬下分置馬、步軍。前朝眾軍,廣銳、散都頭二軍沿置,余下如興國、威順、忠衛、興順、弩手、宗順等軍,兵不滿員,將校空遺,盡數裁撤,兵馬並入新軍。北來河東兵馬,留武節、興捷、龍棲三軍,余者裁撤並入三軍。另,臣等議取諸軍少年精壯者,新設大軍,以為禁軍精粹。以上大小諸軍額滿之後,余者另設小軍,軍號另置……侍衛司下轄諸軍,整頓結束後,馬步軍計以十一萬卒。”

“皇城殿前部署諸軍,內殿直、散員、控鶴三軍沿設,另置新軍,計兩萬兵馬。”

“……”

史弘肇大概給劉知遠介紹了一遍後,便靜待他的反應,奏書所述,已經經過數次修改調整,很是詳細,具體編制、兵力配備甚至於駐防區域都有所提,當然更重要的,附有一份名單,是整編完成後諸軍將領的任用。

這次整兵,基本是朝廷對前朝晉兵的一次大消化,原本的河東將校們,自然留用,還多少有所升拔,但其中的人事調動,可操作性實在太強。史弘肇與郭威“不偏不倚”地擬了一份名單,只待劉知遠點頭。

劉承訓與劉承祐兩兄弟覲見之時,劉知運正看得認真,從其表情可知,應該還是很滿意的。

“侍衛親軍新設大軍,軍號小底,余者新軍,可沿稱梁、唐禁軍軍號。”劉知遠提筆在奏書上勾勾畫畫,嘴裏說著。

然後盯著那份名單瞧,看得尤為仔細,在侍衛司的高級軍官隊伍中,史弘肇再張狂也不敢有所偏私,劉知遠的嫡系將領如劉信、李洪信、尚洪遷、蓋萬、郭從義等,皆高高在列,最次,也為一大軍軍使。劉知遠最在意的,也是這部分人,至於更低級往下的將校,則不需他這個皇帝親自去關切了,至少,劉知遠自己是這麽看的。

“大郎,二郎,這是整軍章程,你們來看看,有何想法?”擡首看著兩兄弟,劉知遠說道。

劉承祐低調地走進來,恭順地站著,余光觀察著殿中的情形,在史弘肇、楊邠幾人身上掃過,而後入定。等劉承訓看完了,劉承祐方才接過。

事實上,這份整兵計劃,從初稿告成之後,便以流到劉承祐案上,對其內容,基本都有所了解。走馬觀花一般瀏覽了一遍,重點便放在了龍棲軍上。

在京的龍棲三步一馬四軍,僅留馬全義的第一軍,以之為基,重新組建,轄萬人,下設四軍,分左右兩廂,馬全義為龍棲右廂都指揮使。

余者,也做同樣處置,不過是並入其他侍衛諸軍。尤其是韓通所率一軍馬兵,全數劃歸護聖軍。(護聖、奉國兩軍,分別是侍衛親軍馬、步軍軍號,屬於軍種軍號,下邊才是龍棲、武節、興捷等軍隊)

“甚好,史、郭二位將軍安排編制得甚是妥當。”這是劉承訓的回答,他的目光只在名單上停留了一會兒,似乎在找著什麽人。

“兒臣並無異議。”劉承祐也很痛快地回答劉知遠,面無異狀。

劉知遠露出了笑容,對史、郭二人說:“就照此章程,整編禁軍,朕要在一個月後,檢視新軍!”

“是!”二人齊整地應道。

心情比起之前,明顯好了許多,劉知遠瞟向劉承祐,輕笑道:“二郎,聽說你近日在府中,修生養性,還親自墾地,可是十分地愜意啊。”

不明劉知遠打著什麽算盤,劉承祐只是很平靜的應道:“農事之重,在國之根本,故為農墾,略通其道。有此閑情,倒讓您見笑了……”

劉知遠呵呵笑出了聲,似乎真的很開心,對劉承祐道:“朕可不能讓你清閑了,明日入樞密院,理軍政,上封事!”

“是!”眉毛一揚,劉承祐躬身一拜。

“郭樞密!”告退之後,劉承祐主動找到郭威。

郭威仍舊一副謙和的態度,朝劉承祐抱拳:“殿下。”

這是到開封後,劉承祐第一次與郭威正面交流。一道走了幾步,劉承祐才語調平緩地說了句:“整兵之事,龍棲將校,有賴樞密回護!”

在提擬章程之時,史弘肇果然是看龍棲軍不爽,懷有嫉妒之心,又有上命,對龍棲軍將校的安排有所偏私。也就是郭威從旁擔待,不致讓其做得太過分,是以龍棲軍雖散,但將校猶在。對此,劉承祐心裏清楚。

聞言,郭威卻是一本正經地搖了搖頭,對劉承祐說:“龍棲將校皆有勇略,統兵之才,於國家亦有功勛,下官只是以公心,依情理而斷罷了。”

聽郭威這麽說,劉承祐神色不變,嚴肅地對他道:“龍棲將士,隨我出生入死,我自然希望他們能有個好的前程。郭樞密,自是出於公心,然於我而言,這份恩情,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