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2/3頁)

聽完陶谷的話,劉承祐眉頭不由地蹙了下,對他的建議,有點不滿意,總覺太過急功近利,不怎麽穩當。

見劉承祐沒什麽反應,陶谷訥住了,嘴上的笑容消去,下意識地拎起了他的胡須。

劉承祐看向魏仁浦:“魏先生怎麽看?”

聞問,魏仁浦斟酌了片刻,拱手回答道:“屬下以為,動不如靜。殿下的應對,已然不錯,整飭禁軍,事關社稷安危,從大局看,應當全力支持,無需抱有過多小心思。陛下這樣安排,就是想要削減您的兵權,既存壓制想法,殿下倘若有過多動作,豈非是與天子相對抗?”

“至於龍棲軍諸軍校,殿下視他們為兄弟手足,本是恩威並重,浴血沙場、並肩作戰半載的情誼,又豈是短時間能消除的,何需多余的手段去控制,只需如常維系即可。過多的動作,利或不見,反惹猜疑……”

魏仁浦話說完,陶谷臉色眼見著難看起來,這幾乎是將他的建議給全盤否定了,他哪裏開心得起來。不過,仔細想想,卻不得不承認,魏仁浦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拋卻功利之心的時候,陶谷的頭腦還是很清晰,很有見解的。

“難道,我就什麽都不做?”劉承祐問。

“韜光養晦!”魏仁浦答:“陛下既委您為樞密副使,便如常參與軍政即可。況且,龍棲軍在手,只是龍棲一軍。若整編之後,影響的,卻是整個禁軍!”

“可是,史宏肇此人!”劉承祐道出他的顧慮:“此人驕橫,若兵權盡付於此人之手,只怕日後更加難制!”

陶谷見機插話,又是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為統帥者,跋扈驕怠,常為人主所忌。史某若不曉收斂,天子又能容他幾時,早晚自取其禍。”

劉承祐若有所思,嘆了口氣:“看來,在這東京,我得低調行事了。”

“整編之事,尚未有個具體的章程,結果如何,仍需觀望,殿下實無必要,太過顧慮。”魏仁浦又說。

“我明白了。”劉承祐點頭,只是眉宇始終凝著。

見魏仁浦在劉承祐面前又討了好,陶谷琢磨了一陣,有點謹慎地發言道:“殿下此時應該顧慮的,應該是陛下壓制您的目的所在……”

“你想說什麽?”看他那眼色,劉承祐直接問道。

“大漢雖立,然東宮之位空懸,殿下同樣是嫡子,當早做打算才是。”陶谷小心地說。

此言落,魏仁浦也不禁擡頭看了看劉承祐。

劉承祐則沒有表現出意外,也沒說什麽表明自己的態度,只是淡淡然地揮手,讓二人回去休息。而他自己,則繼續拿起刀子,割那已然微涼的羊肉,面無表情間,心緒卻不禁起伏。

“殿下。”晚點的時候,寬敞的書房中,劉承祐正在沉思,李崇矩走了進來。

“何事?”

李崇矩回答:“方才陶先生離開的時候,悄悄找到末將,說他在開封的府宅被一個武節軍營指揮占了,討要不得。不敢以此小事煩擾殿下,故尋到我,希望我能前去,幫他討回來。末將覺得,此事還需稟報殿下。”

“陶谷這是借你之口轉述於我啊。”劉承祐第一時間便反應過來了。

看李崇矩的表情可知,估計心裏門清,他雖然老實,卻也精明:“殿下您看,此事如何處置?”

“陶谷落腳何處?”

“暫時借宿於其友家。”

“武節軍的營指揮,史弘肇手底下的人啊。”劉承祐淡淡地說道,心中本有計較,直接吩咐:“你明日帶幾名衛士,拿著房契,找好證人,陪陶谷去一趟,幫他把宅院拿回來!”

“是!”

陶谷之事,於劉承祐而言,不過是一件小事,不足為道。不過,牽扯到史弘肇的人,呵呵,哪怕占著理,也不知那史都指揮使會不會跋扈跳腳!

李崇矩恭敬告退,望著其背影,劉承祐忽然喚住了他。

“殿下還有何吩咐?”

劉承祐原本繃著的表情松懈下來,對他說:“府中的庶務,你接下來也多費心,不要僅把自己,當個侍衛!”

李崇矩先是一愣,然後那張普通的臉變得更加普通了,長揖拜道:“是。”

……

和劉承祐一樣,劉知遠也在皇城外賞了劉承訓一座府邸,距離劉承祐這邊也不遠,就隔著一座裏坊。

夜尚早,不似尋常人家,遠沒到歇息的時刻,劉承訓坐在書案後,挑著燈看兩京各州縣上報的民事民情。劉承訓回朝之後,被劉知遠任命為中書侍郎、政事令、同平章事,以流民難民泛濫之故,負責撫慰民生,還民休息之事。

劉承訓本就有仁愛之風,至東京途中,也親眼見過了太多民間疾苦,對兩京地區的那些百姓,也是抱有十分的同情。被委以此事,他倒沒有多想“收買人心”之事,只是盡心地想要去幫助解決流民的生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