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3頁)

黎陽渡就在腳下,這座大河邊上重要的運河樞紐,規模不小,稍顯冷清。不過隨著中原鼎定,此處也多了幾分生氣,在渡頭邊上,停靠著一些民船,岸上更有些客棧旅宿。人總歸是有的,只是大軍之來,都低調老實得很。

行走在灘塗上,運河遠處黑黢黢一片,只有近處反射著案上的燈火,光線很弱,流動的水聲倒十分清晰。

“殿下,渡頭往西南十裏,便是大河分流處。”魏仁浦跟在身邊,給他介紹著:“當初遼主北歸,便是於此處北渡。胡人不習舟楫,強渡而來,淹死了不少人……”

“有所耳聞。”劉承祐說道。

郭榮在旁,也指著一個方向,說:“由此處東北向,直通永濟渠正段,北入海河,走水道,最北可直抵涿州。自隋唐以來,國家向北用兵,皆是走此道輸送錢糧軍械。”

“只是這麽多年來,戰事頻生,動亂不已,而國家不興,帑藏空虛,無人財物力疏浚,而致河渠淤塞,漕運不暢,運力大減啊。”魏仁浦補充道。

聞言,劉承祐說道:“你們這是在提醒我,日後要整治河渠啊。”

魏仁浦輕笑著說:“卻也不能急於一時,當至社稷穩定,民生恢復,國庫充盈,方可量時量力而行。”

“那是自然,治河,可是件奢侈的工程。”劉承祐點著腦袋。

擡頭望著夜空下的黎陽渡,有些出神,短暫的沉默之後,劉承祐發出了一聲感慨:“也不知何時,才能從此處看到百舸爭流,千帆競渡的場景。”

“只要國家寧定,自然會有的……”郭榮說。

條件好像並不難的樣子,但要做得,又哪裏是那麽容易的。

“河南邊,就是滑州吧!”望著南邊,劉承祐突然問道。

魏仁浦答:“是的,與衛州同屬義成軍節度,拱衛東京。”

“據地圖上顯示,到了此地,距離東京也不遠了啊!”

“兩百余裏的距離,若無遲滯,渡河後,兩日可達。若走水路,更快!”魏仁浦解釋道。

聞言,劉承祐沉吟了一會兒,爾後開口吩咐道:“明晨一早渡河,走陸路。派人過河知會一聲滑州,讓對岸做好接應!”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