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2頁)

哪怕經過胡人的盤剝搶掠,地主家,總歸是有余糧的。沒有三五處秘密錢糧儲庫的,不是一個合格的地主。相比於胡人的粗暴搶掠,殺人越貨,劉承祐的手段自然很柔和,很講道理,並且只要糧食。

說是括借,那便是借。派出了好幾名“因糧使”,拿著蓋著劉承祐印鑒的借條,尋大戶而借。因借條乃是空白,括借之時填寫數目,時人呼之“白條”。

不過,以耶律德光此前的“括借民財”政策,各州百姓深受其苦。劉承祐又來這麽一遭,雖說是借,總歸是讓人不樂意的。因此,出現了很多“抗借”的情況。

在這個過程中,也很是自然地發生了一些士卒強搶欺壓的情況。對此,劉承祐早有準備一般,十分果斷將那些違反軍紀的士卒全部抓起來,斬首。其後,大加宣揚,此事傳開之後,官民贊之,解糧之事,果然容易了許多。

這件事,劉承祐做得很漂亮,可謂一舉數得,借得糧,安得民,立得威。同時,再次肅正軍紀,震懾三軍。此前的擴軍,雖然加整飭,但龍棲軍的整體素質絕對是降低了的。

那些晉兵,雖然原本是石晉禁軍,但軍紀可談不上好,被吞並的短時間內雖然有所改善,但遠談不上嚴明。此前為穩軍心,劉承祐但以撫綏,待局勢穩定,借著括糧的事厲行整飭,三軍由此肅然。

家有余糧心不慌,在文武臣僚的協助下,真定始終維持著平穩的局勢。在這個過程中,劉承祐的理政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雖然很累,但劉承祐甘之如飴,將十數萬軍民協調理順的那種感覺,他很享受。

鎮州不治,何以治天下,這是劉承祐此前一直堅定的想法。在真定,他是刷足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