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3頁)

劉承祐特別注意到了楊業的名字,馬軍左營指揮。繳獲的那麽多匹戰馬,不擴大騎兵的規模,簡直是對不起自己。然而,軍中能騎馬者不少,能騎戰者太少,費心挑揀下來,也只組建了一支兩千騎的馬軍,分左右前後四營。

而楊業,憑借著他這短時間以來累積的戰功,再加此次擴軍的機遇,終於取得了突破,成為一名中級軍官。升級的速度,實在不慢,軍中傳聞的劉承祐對他的特別關注之外,並沒有吸引太多嫉妒的目光。

因為,有人比他升得還要快,比如楊業的上官韓通,比如此時站在劉承祐面前的郭榮,比如已成為龍棲軍右廂都指揮使的慕容延釗。這三者,不是履歷夠豐富,便是出身注定了其起點高,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能力足夠。

“這個李筠?”看到在李筠名字後邊備注了一個待定,劉承祐有點疑惑地看向二人。

這回由張彥威,主動說道:“殿下,關於李筠,末將以為,一個新降之將,委一營指揮即可。不過,郭虞侯認為,當授之以一軍之職。”

劉承祐看向郭榮,郭榮神情間表現出了一種銳氣,說道:“末將以為,晉兵新並入我軍,升拔降卻,竟沒有一人在軍級指揮以上。縱使難以做到絕對的公平,也還需盡量做到使人信服。”

“李筠此人,歷職唐晉,在禁軍中履歷十分豐富,且擅長騎射,驍勇善戰。殿下不妨以之為典型,善加恩待,而表推誠以待之心。何況,殿下差遣其招撫晉卒,晉卒之投效,他也是立有功勞的!”

聽完郭榮的解釋,劉承祐略略琢磨了下,擺擺手:“李筠既善騎射,便以之為馬軍都虞侯,與韓通搭档去!”

聞言,郭榮也稍微想了想,隨即拱手稱贊:“殿下英明。”

見劉承祐又接受了郭榮的意見,而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張彥威在旁有些尷尬,臉色變了變,慢慢地垂下眼瞼。余光在劉承祐與郭榮之間來回掃了下,心中默默一嘆,這軍中,當真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提筆,在名單上簽了批示,順便揭開帥案上的印盒,取出他的都統大印,蓋上,拿起吹了口氣,命身邊的一名官員交給張彥威,吩咐著:“就照此名單,孤沒有意見。”

略作沉吟,眼神閃了閃,劉承祐補充道:“以上軍官,孤要親自見見他們!”

此言,讓郭榮一訥,凝著眉頭略作思忖,似有所得,恭敬地行了個禮:“是。末將這便去安排。”

“還有一事,需稟報殿下!”退下前,郭榮又道。

“何事?”

“方才,李崇矩李指揮使方才尋末將領罪……”郭榮說。

劉承祐恍然,似有意外,又仿佛在意料之中一般,李崇矩此人,看起來沒有忘記那夜自己的隨口一提。

摸了摸已經被清理得十分光滑的下巴,劉承祐有點好奇地問:“你是如何處置的?”

“末將綜合功過,杖二十。待殿下確認,便可執行!”郭榮平靜地向劉承祐請示著。

李崇矩畢竟是劉承祐的侍衛軍官,郭榮看起來,還是挺有分寸的。

“準!”劉承祐直接表態。

待郭榮退下之後,劉承祐再度低頭研究起地圖來,盯著真定,發了一會兒呆,方才問身邊的那名文吏:“魏先生,你說真定的遼軍,接下來會作何抉擇,如何行動?”

魏先生,指的是魏仁浦。向訓被劉承祐派去統兵了,身邊需要一個參謀的人才,前番接見馮道與李崧的時候,劉承祐問了問。馮道推薦了魏仁浦,李崧推薦了陶谷。

魏仁浦,在聚攏民壯投效之時,便給劉承祐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在交流之中,也感受到了此人的不凡,不管劉承祐說什麽、問什麽,他總能應答如流,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心有好感,劉承祐直接將他收為幕佐,授參軍之職。

魏仁浦在旁整理著一些文書,聞問,停下手中動作,順勢便作答:“若遼軍足夠冷靜,會從速退出我中國!”

“為何?”

原以為魏仁浦就中原、河北的形勢與兩軍的狀況,進行一番深入其裏的剖析,結果只見魏仁浦很簡單地答了句:“遼主崩於欒城,哪有國內無主,而專注於國戰者。”

劉承祐了然,點了下頭,語氣中帶著玩味:“此前,我還有些顧慮,真定的遼軍會不顧一切南攻而來。現在,我卻是希望,其能南來!”

“殿下,契丹在各州,仍有不少的軍隊,如欲盡力地削弱其實力,可著眼於這部分敵軍!”魏仁浦主動提議道。

“孤,正有此意!”劉承祐答道。

談話間,帳前來人稟報:“陶谷帶來了!”

“請!”

對陶谷,劉承祐終於喚起了腦中的那點模糊記憶,此君,不正是在趙匡胤篡周之時,主動寫好禪位詔書進獻,給趙大“陳橋兵變”那場戲畫蛇添足的那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