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此乃混元一氣,吾道成矣(第2/3頁)

在這份地圖名叫“蒼莽原行商路線圖”,地圖南面一條橫貫東西的大河,名叫莽河。地圖北面一片茫茫群山,叫做蒼山。

蒼山與莽河之間的地界,就叫蒼莽原。

昊陽仙宗處於蒼莽原的北部,靠近蒼山的位置。橫斷山脈就屬於蒼山余脈的一部分。

在這張地圖上,星羅棋布的標明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宗門,以及更多的修行家族城池。

其中,許恪耳熟能詳的“合歡宗”、“姹女宗”之類的宗門豁然在列。

呃……這不重要。

我並沒有特意尋找“合歡宗”和“姹女宗”的駐地,真的!

從這張地圖來看,昊陽仙宗在整個蒼莽原北部,算是比較偏遠了。

如果宗門真出什麽變故,要跑路的話,只能朝南邊跑,最遠可以一路跑到莽河,從莽河揚帆出海。

應該不至於吧?

安靜的修行生活,還是不要打破為好。就算要打破,也至少等我築基了再說。

一個練氣修士在外面到處跑,真的太不安全了。

把地圖收了起來,許恪又拿出了高正直弄回來的“五行功”。

還是同樣的處理方式,從練氣一層開始,一層層解讀,解析靈力運行路線,解讀靈力波動頻率,對照元符經的符文圓環進行周密計算。

這一番研讀之後,許恪發現,五行功比青木訣之類的功法強得多了。

五行功的整個練氣階段,所有的行功路線和靈力運行軌跡還算不錯,雖然有些靈氣運行路線是多余的,沒什麽用,卻也沒有明顯的錯誤。

這門功法,雖然比不上“小五行混元真訣”,差了一個档次,也算是品級不錯的練氣功法了。

許恪點了點頭,又看向了“五行功”的築基之法。

按照當初解析青木訣的經驗,許恪很快就從“五行功”的築基之法裏,找出了同樣類似符文圓環的靈力運行軌跡。

這是一個五角棱錐形狀的立體符文結構。

當許恪用五行靈力,把五行功的立體符文結構,淩空勾勒出來之後,那副繁雜而又玄奧的圖案,呈現出一種難以言表的美感。

許恪看著眼前浮現的立體符文,眼中生出了一股贊嘆。

隨後,許恪對照元符經的符文圓環,來解讀這個五角棱錐形狀的立體符文結構。

這麽一對照,許恪發現,如果把元符經的符文圓環,去掉五行之外的其他屬性,剩下的……豁然就是十分相似的五角棱錐形狀。

當然,元符經的符文圓環拆解出來的五角棱錐結構,比五行功更加完整,也更加復雜。

這麽看來,元符經的符文圓環,比我想象中的還要有價值。

有了多次解讀功法的經驗,許恪也想試著推導一下“小五行混元真訣”的符文圓環結構。

許恪揮手散去了靈力勾勒出來的五角棱錐符文結構,盤坐在蒲團上,開始解讀自己修行的“小五行混元真訣”。

以許恪對小五行混元真訣的理解和領悟,這個解讀其實是不必要的,他早已爛熟於心。

但是,解讀不是目的,許恪需要把功法從頭到尾的推導一遍。

同樣的方式,許恪從練氣一層到練氣十二層,對全本小五行混元真訣進行周密的解析。

一路研讀下來,等到練氣十二層圓滿之後,許恪根據十二層練氣功法的所有靈氣運行路線進行推導,試圖推導出類似五行功那樣的符文結構。

“大衍神算”的天賦發揮到了極致,以超凡級別的玄門術數,進行全力運算,驗證每一個靈力運轉的軌跡。

這一算,就算了三天三夜!

等到第四天清早,紫雲雀在梧桐樹上啼鳴的時候,許恪站起身來,伸手一揮,小五行混元真訣練出的混元靈力,化成一條條靈力絲線蜿蜒而出。

靈力絲線,按照計算出來的靈力運行數據,十分精確而周密的流轉,交匯,融合,轉化,排列,組合……

片刻之後,一道由混元靈力凝結的立體符文圓環,飄浮在許恪面前。

混元靈力在符文圓環之中流轉,交互,轉化,融合……

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無始無終,無窮無盡。

“這就是我的築基之法!此乃混元一氣!”

許恪哈哈大笑,吾道成矣!

參照五行功的築基之法,參照元符經的符文圓環,許恪通過徹底的解析和周密的計算,推導出了源於“小五行混元真訣”的築基之法。

到了這個時候,許恪對練氣到築基之間的修行,已經理解得十分透徹。

從練氣一層到練氣十二層,每一層功法的靈力運行路線,拋開那些吸收靈氣,煉化靈氣,存儲靈氣之類的細節,本質上都是在為那個符文圓環打基礎。

把練氣一層到十二層的所有靈力運行路線拆解,拋開現象看本質,重新組合之後,豁然就是一道立體形態的符文圓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