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我們努力了很多年,才有坐在你對面的權力(第2/3頁)

“……能拿起槍的華人,都上了前線,包括女人和老人,只有孩子們躲在村莊中心的避難所裏,惶恐不已……”

“……國民警衛隊調來了炮兵,對華人的據點進行了密集的炮擊。他們居住的房屋被炸毀了,很多華人死於轟炸,受傷者不計其數……”

“我也受了傷,當地的華人領袖勸我躲一躲,並且讓人為我治療。”

……

整片報道占據了足足兩大版版面。

作者用較為生動的文筆,講述了從德克薩斯州國民警衛隊圍困華人據點開始的整個過程。

文字中流出的感情非常充沛,更像是一種紀實文學,從第一人稱控訴民兵們攻打華人據點的暴行。

同時,作者表示,他將繼續進行報道。

後面將會有照片來佐證自己所說的一切。

卡希爾看得瞠目結舌。

“前天紐約的報紙,今天早上漢納帶來給我的。”麥金萊一臉疲倦的揉著自己的眉心。

“普利策是瘋了嗎?他們怎麽能拋開事實不談呢?”卡希爾抓狂道。

麥金萊沒說話,冷眼看著他。

事實什麽樣你們這幫人心裏沒點逼數麽?

我只是答應去圍住斯托克頓堡的華人據點,好讓陳劍秋出兵給自己收拾他借口。

誰讓你們真的去攻打了?!

攻打就算了,還拿炮轟,拿炮轟就算了,還沒打下來!

“他們是怎麽知道裏面的情況的?”麥金萊問道。

卡希爾一愣,頓時反應了過來:

“這一定是他們杜撰的!只是為了提前占據輿論制高點,什麽照片,實在唬人。”

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在被圍困的情況下,信息是怎麽傳出來的,所以得出了這個結論。

實際上,這篇報道是東生用無線電報傳出去的。

他手都快按廢了。

“這不是問題,總統先生,輿論上我們可以控制,可以處理,這都不是問題。”

卡希爾放下了報紙,撇在了一邊。

“只要陳劍秋的部隊過了州境,並且和海軍陸戰隊交上了火,那就是叛國!我們就可以定性他為叛亂!”

“我們就可以派部隊去剿滅他!海軍陸戰隊拖住他們的主力,其他州的民兵協同行動!我們很快就能取得勝利!”

“嗯。”

麥金萊的表情沒有太大變化,只是輕微“嗯”了一聲。

他有點厭倦了卡希爾跑到他辦公室裏來說一通他早就知道的廢話。

作為一名間接指揮過美西戰爭的總統,他不會像這些嘴炮議員們一樣天真。

陳劍秋和他的華人軍隊不好對付。

麥金萊從沒指望過海軍陸戰隊能夠在州邊境線上阻擋住陳劍秋的部隊。

他只希望這支部隊能夠多拖延一點時間。

總統在幾個星期前繞過了陸軍部長,找到了賦閑的肯特準將。

對,就是那個在聖地亞哥外血灘因為拉肚子被打得抱頭鼠竄的肯特準將。

他簽署了總統令,讓肯特準將帶領回國後尚未解散的第2步兵師火速前往得克薩斯州支援。

不過,無論是麥金萊還是卡希爾,顯然都還沒有收到德克薩斯州兵敗的消息。

李四福和他的坦克,已經在開往奧斯汀的路上了。

麥金萊不著急。

他認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他陳劍秋能耐再大,也頂不住美國政府對他的封鎖;他的部隊再能打,也扛不住美利堅強大的動員力量。

此時最著急的,另有其人。

比如,漢納。

共和黨扛把子是不想把事情鬧大。

根據他的判斷,總統在軍工聯合體的問題上站在了陳劍秋的對立面。

陳劍秋只是通過這種方式向總統施壓表達不滿。

在這一點上,漢納和陳劍秋是同一條船上的人。

但這不代表他贊同陳劍秋的行為。

這太魯莽了。

這種行為給了總統出兵的把柄,且不說正規軍,光是德州的民兵也夠他們喝一壺。

如果兵敗,那陳劍秋的軍工帝國也將土崩瓦解,而漢納名利雙收的美好願景,也將落空。

漢納第一時間想去找陳劍秋去談談。

可這位據說在紐約的華人領袖卻不知所蹤。

陳氏財團的人也說不清他去了哪。

漢納等不了,只得立馬登上了去往華盛頓的列車。

他向嘗試一下調和兩人之間的矛盾。

誰知麥金萊的態度也異常強硬。

“他的行為是叛亂!他這是在挑戰聯邦!我不接受任何對於叛國者的妥協!”麥金萊答復道。

漢納只得放棄。

願景再美妙,也只是願景,他不可能放棄現在,更不能背離自己最基本的立場。

陳劍秋啊,你好自為之吧。

所以,此時的陳劍秋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