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被發現了?

來老爺嶺(錫霍特山脈)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大概是這幾年趕山下來,最辛苦的一次。

每天天未亮吃早飯,天黑以後才開始做晚飯,就是擔心升起的火煙被人看到。

山裏可是有不少瞭望台的。

也就早先帶來的那些烙餅糕點之類還行,方便省事兒。奈何晚上溫度是越來越低,白天卻是不涼快,那些幹糧還是放不住,沒幾天時間就開始出現黴斑,味道也變得古怪,不能再吃。

接下來,天天吃的是從周邊農場裏偷偷弄來的苞米大豆和西伯利亞瓜等東西煮成的大碴粥外加野味兒,雖說不缺糧油,但吃的時間多了,終究膩味,也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填飽肚子。

晚上就更嚴重了,僅憑借一塊油布遮風擋雨,靠著松針保暖,真正的餐風飲露,很是艱難。隨著晚上的溫度越來越低,哪怕身上穿著厚實的獵裝,也有些扛不住了。

吃不好,睡不好,白天卻是在不斷地長途跋涉,有的時候是身上帶著二三十斤的棒槌,在山林轉悠,保持著注意力的集中,還要隨時防著可能出現的人或是野獸,身心俱憊。

饒是幾人都是非常擅長在山裏活動的趕山人,也夠受。

“是該回去了,但看著那麽多的棒槌,又舍不得,心裏邊很矛盾!”

“不還有明年嗎!明年這個時候再來,準備得充分一些。”

“咱們為什麽不來早一點?”

“來早了也沒用,咱們想要一次多帶些棒槌過來,還得靠冬季的時候用爬犁來拉,來早了,天氣熱,棒槌存放不了那麽長時間,就咱們這一個多月擡到的棒槌,少說也有三四百公斤了,已經很多了!知足吧!”

“確實不能太貪了,就這些東西,得冬季的時候成功弄回來才算得數!”

“回吧,也得回去好好休息一段時間,等到了冬季,咱們還得過來!”

“對了,老五,你不是說完達山也還有不少老兆嘛,咱們回去,要不要考慮一下?”

“剛剛還說知足了呢,就別去弄了,留給山裏那些人吧,我可不想成為嶺南嶺北的公敵,去年一年時間,已經很多人不待見咱們都開始打咱們的主意了。四哥,去年被綁一次,還覺得不過癮……再說了,咱們不差那點!”

呂律說這話很豪橫,幾人都笑了起來,卻也覺得這話一點不過分,有這麽一大片長棒槌的風水寶地呢,有本事兒來取就行。

單是存起來的那些棒槌,大大小小,少說也有兩千苗,在這山裏,隨便找到一片,少則二三十苗,多則四五十苗,這還是盡可能挑著四品葉以上的來采挖。

早年間在海參崴、雙城子、伯力、廟街等地方混跡的放山人以及華人,被驅逐都已經是好幾十年前的事兒了,毛子又這地兒灑下了參籽,又保護了那麽多年,多少年沒有放山人進入了。

當然了,毛子也有不少人在周邊偷偷采挖的,但真正敢進深山像呂律他們這樣搞的,很少。

在棒槌加工方面,也是毛子這邊進行出口的一個項目,但所用的棒槌,主要來源於栽培的人參,就在老爺嶺周邊,就有不少參田。

就像他們的皮毛一樣,規模性地養貂進行供需,外加一些獵人的獵捕。

總的來說,這年頭,毛子在環境、物種管控等方面,所展現的意識要靠前得多。

當然了,人口少,面積大,每個人平均占有的資源相當多,所以,哪怕再過上二三十年,狩獵依舊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有個獵人證,到了冬季的狩獵季節,就能自由狩獵。

這是羨慕不來的事情!

“這些棒槌等到冬季帶回去,咱們怎麽辦?”

量過大,似乎也不是那麽容易就能處理掉的,梁康波還有些犯難。

“四品的,在明年建設的參園裏進行移栽,咱們再弄些參籽撒進去,五品葉和六品葉,一些弄去給魏春安他們出售,一些咱們自己晾幹,打理出來保存著,尤其是年份能達到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好好藏著吧,以後合適了再賣。”

呂律想了想,又補充道:“這些東西,還不能大批量出手,得一點一點地放,量不能大,更不能往收購站送,得過上些年再說。”

“為啥呀?”雷蒙有些不解地問。

“老爺嶺的棒槌,終究和大荒裏的棒槌有些不一樣,那些搞鑒定的老師傅,大都是上了歲數,很有見識的人,送去給魏春安他們處理的還好說,有他們罩著。

收購站的認出來,再往上邊幾經轉手,經過不少部門,肯定有不少人考慮這些棒槌的來路了,這要是查出咱們到過老爺嶺,那還得了,再往頭上扣上個帽子,那可就麻煩了。”

在呂律看來,最適合出手的時候,還是在九一年以後,那是倒爺盛行的時候,邊界上撤了大量的駐防,開始有不少人去那邊搗騰棒槌,那個時候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