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記憶中該有的烙印

旱獺,是松鼠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大夥比較熟悉的是它另一個稱呼——土撥鼠。

當然也有叫哈拉的,在內蒙被牧民叫做塔爾巴幹,各地有各地的叫法,在大荒裏也有,數量要少很多,遠沒有草原上的多。

“還是清朝的時候,旱獺的皮毛就如同現如今的‘貂皮’一般,是一種十分流行且象征‘高貴’身份的毛皮,通過鞣制加工後,成色堪比市場上一向盛行的貂皮,因此,旱獺皮毛成為市場上非常受追捧的商品。

知道當時一張旱獺皮毛能賣到多少錢嗎?”

呂律看著幾人,微笑著問。

因為在大荒裏比較少見一些,張韶峰是第一次見,有些發懵,但同時又充滿好奇:“多少?”

“當時,大多數皮毛是賣往老毛子那邊,當時能賣到一盧布還多的錢,而你們要知道,當時的一盧布,相當於一兩銀子,很值錢了。”

盧布在當時比美刀還堅挺,這些年卻是有些不太行了,貶值在往後的日子裏,越來越厲害。

呂律一邊說著一邊往雪屋裏走,幾人也跟著鉆了進去。

“那時候的一兩銀子……確實很值錢。”梁康波點了點頭:“可是,收購站也有收購啊,咋就不要呢?”

“收購站確實收購,而且收購價格也不低,在草原上,捕捉起來也很容易,找到一個洞穴,就能弄到好幾只,向陽坡面上不少,這玩意兒打洞厲害,騎馬都得小心些,特別容易傷到馬腳。可這事兒……”

呂律搖搖頭:“滿洲裏當初爆發過鼠疫,然後席卷大荒,死了很多人。這鼠疫並不是家裏的老鼠之類的東西引發,而引發這東西的,就是旱獺。

因為這玩意兒價值高,促使東北和老毛子那邊的地方官員和商人為了牟利而雇傭獵人大量捕殺旱獺,甚至許多沒經驗的人從內地闖關東到東北加入捕獵旱獺的行列中。

當初滿洲裏還只是個偏僻的小地方,但每年都會有上萬的獵人匯集到滿洲裏捕捉旱獺,滿洲裏也就變得一天比一天熱鬧起來。

但是,這其中有很多沒有絲毫打獵經驗的人,他們分不清哪些旱獺是好的,哪些旱獺是病的,打到的旱獺成堆地擺放,有的人就在腐臭的旱獺皮毛上睡覺,沒吃的,直接吃旱獺肉,一場前所未有的鼠疫就此爆發。”

早年見過這種慘象的人到了現在,估計很多人都已經無了,畢竟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

過了那麽多年,很多東西已經淡忘。

但呂律覺得,這仍然是非常需要警惕的事情,畢竟哪怕到了後世,這病的致死率都還是很高的,就更別說現在了。

就呂律所知,鷹醬那邊,有一段時間就非常流行用旱獺當寵物,一只旱獺就能賣到兩百美刀,但突然有一天人們發現,旱獺在他們那邊,一下子就沒什麽人飼養了,原因自然不用多說。

而呂律上輩子看過不少短視頻,國內不少人似乎又開始對這種被認為很“萌”的旱獺開始變得喜愛,有不少人在養,還有不少人到處投喂,近距離接觸,各種擺拍,呂律當時也覺得有意思,可是隨手一查資料,把自己嚇了一跳。

他們似乎忘了,至今醫生所用的那種裏層包裹著藥棉的口罩,就是在那場鼠疫中發明出來的。

“這事兒,以前聽老輩人提過一些!”

梁康波神色變得嚴肅起來:“是挺嚴重的,只是我一直以為是老鼠。這旱獺我偶爾也打到過,看著肥肥壯壯,還吃過,味道還不錯。沒想到是這玩意兒。”

他有些心有余悸。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這場鼠疫是從老毛子那邊爆發的,只是人家那邊地廣人稀,出現情況,很快就控制住了,流傳到咱們這邊就不一樣了,那叫一個嚴重。”

呂律也嘆了口氣:“但話又說回來,在更早的時候也出現過,在清朝中前期的時候,東北被稱為滿人的龍興之地,那時候沒什麽漢人移居東北,當時的就有過不少病症。

只是,在大荒裏當時也是地多人少,而且,生活在裏邊的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避免感染鼠疫的危險。

比如,對旱獺只能射殺,不能設陷阱捕獲。

看到某個旱獺活動懶散要避免與之接觸。如果看到附近的土撥鼠群出現生病跡象,人們都直接拆掉帳篷搬到其它地方。

他們都知道如果違背祖宗的傳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但正是這樣的傳統,卻非常合理,因為有效降低了被感染的概率,即使偶爾有人中招了,也被認為是邪物附身,他們有著自己的傳統應對方法。

可是闖關東的人可不管這些,為了高效抓捕,設置大量陷阱,無論是活蹦亂跳的還是病怏怏的,一律進行捕殺,結果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