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金沫兒

早在清朝的時候,漠河、呼瑪等地,就不斷有淘金客湧入。

最著名的漠河胭脂溝,這名字更是跟金子有關,因裏面盛產金沙,消息傳到慈溪耳朵裏,她就把這地方改成了自己的私產,久而久之,人們忘記了胭脂溝的原名,只用胭脂溝代稱。

而興隆溝的金礦,也早在清朝就已經開采了。

任何產金子的地方,都上演過各種充滿血淚的故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興隆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溝,長有十六裏,寬四裏地,裏面同樣盛產金沙。

就這麽一段地方,哪怕有金礦局管理著,裏面依然有一百多戶淘金者常駐。這些人基本都是民國初年或者偽滿時期的闖關東的人或是後代。

當然還有很多懷揣著發財夢的人不斷湧入,在周邊紮下窩棚。

這麽多年下來,依舊熱鬧。

金礦局圈定的範圍內,機器轟鳴,淘金工人不斷地忙碌著。

而在外面,廢棄的礦渣有人在架著機器繼續粉碎篩選,有人在下遊的河溝中淘選。

一路看過去,處處都是人,大部分都佝僂著,這是常年彎腰蹲在水邊或是幹脆站在水中形成的。

即使如此,依舊停不下他們往淘金用的木簸箕裏盛上一蓬沙土,浸入溪水中,左搖右晃的節奏。

木簸箕和水面應和,弄得啪啪響,伴隨著一圈圈蕩漾出去的漣漪。

淘洗一陣,指頭扒拉著簸箕底細細看看,然後扒拉掉多余的砂石,重復數遍後,將裏面的僅剩的指頭都很難捏起的細微黃色細末倒在一旁的盆子裏裝著。

每個人的操作都一樣,只是快慢不已而已。

五人走走看看,張韶峰看著那一張張黑紅的臉,被水泡得發白發皺的手微微搖了搖頭,小聲問道:“老五啊,就這麽一丁點,這一天下來能淘出多少啊,塞牙縫都不夠吧?”

“咱們也這麽幹的話,怕是還不如進山找著灰狗子打賺錢多。”梁康波也是看得皺眉:“這怕是掉進眼睛裏的灰都比那丁點金砂多。”

之前聽呂律說得簡單,像是能進山來直接撿一樣,那股子興奮勁,在看到現在的情景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最關鍵的是,這地方太靠北邊了,即使在伊春那邊,莊稼都已經長到膝蓋那麽高了,在這裏,很多背陰的地方,還在有大量沒有融化的積雪,可想這水得有多冷。

看著都覺得遭罪。

“別廢話!”

呂律淡聲說了一句:“只看不說,淘金跟咱們擡棒槌、打獵一樣,也是有規矩的,別沖撞了人家惹來麻煩。還有,別暴露了我們來找金子的目的,被人盯上了可不好。”

幾人聞言,立刻把嘴巴緊閉,再不多說話,就這樣一路默不作聲地順河看著,直到礦場堆廢渣的邊緣,才被挎著槍的人指著旁邊的木牌子喝道:“礦區作業重地,閑雜人員勿入,那麽大個牌子,看不見嗎?”

“不識字……我們只是路過,好奇地看看,馬上離開!”呂律賠笑著,叫上幾人退開。

就這樣,幾人在這山溝裏轉了大片地方,發現除了礦區作業地段,還有不少地方的礦渣啥的,是被人包圓不讓靠近的。隱隱能看出,這溝裏密密麻麻的淘金人,那也是分了幫和團夥的,不少人甚至就帶著家夥。

反正只是學習使用木簸箕淘金的技巧,呂律沒有在這靠近礦區的地方逗留,而是選擇順著水溝往下遊走,順便在經過村子的時候,找了個小孩問了下,尋到專門做淘金木簸箕的人家,買了五個淘金簸箕。

這東西,簡直就是淘金客的標志,一下子,幾人所過的地方,所有人都變得警惕起來,生怕跟他們搶金子似的。

呂律幹脆領著幾人走得更遠些,直到下遊,人員越來越少了,這才將馬匹拴在河道邊的大樹上,四下看了看,朝著右下方河灘邊坐在一塊石頭上的一個頭發灰白,埋頭在渾濁的溪水中淘金的幹瘦老人走了過去。

看到呂律等人圍了過來,老人先是一驚,猛然回頭看著幾人,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表現出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而是緩緩起身:“讓給你們!”

說完,他拿著自己的工具行李,轉身就往下邊走。

不難聽出,這是把自己這些人當成搶地盤的了。

“老人家,你別誤會,我們不是來跟你愛搶位置……我直說吧,其實我們幾個是進山打獵的,路過這裏,有些好奇,所以就過來看看,聽說淘金發財,也想學一下,看看自己這些人適不適合淘金……我們幾個,可是連這木簸箕都不會使用。”

呂律笑著解釋。

“發財?又來一幫想發財的,要是這麽容易,我也就不會在這裏呆一輩子還走不出去了。”

老人笑著搖搖頭:“年輕人,趕緊走吧,這活不適合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