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只是開始

當當當……

周翠芬和趙美玲兩人在前敲著盆子,引著雁群順路而行,偶爾也撒上一把苞米,引得大雁狂扇著翅膀爭奪。

呂律和其余人則護衛在兩側和後面,防止雁群分散亂跑。

一路上雁群浩浩蕩蕩,拉出了數十米的隊伍,聲勢駭人。

養殖場百多畝的水草甸子,經過這些日子的折騰,有點草芽、草根,都早已經被吃得幹幹凈凈,原本綠油油的水草地,變成了一大片黑色的汙泥。

一畝地百來只大雁,數量太大,根本就無法承受。

每天除了一定的苞米飼喂,更多的時候,是靠幾個女人趕著車子,去田間地頭割草葉進行飼喂,這可不是一個小的工作量。

大雁實在太能吃了。

幸好,山裏不缺這些東西,隨便趕著馬車進山,去上三四個人,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割上滿滿一馬車拉回來,然後分地兒拋灑進去,轉眼間就能被大雁搶食一空。

如果這次放牧可行,接下來在下雪之前,就以放牧為主了。

苞米收割,也是田間地頭各種草籽成熟飽滿的時候,正是大雁快速長大的好機會。

好在,林場大路寬大,一路上暢通無阻,大雁很順利地被趕到了苞米地裏。

一只只大雁到了苞米地,像是發現了新天地一樣,很快散布開來,在地裏到處搜食。

一時間,嘎嘎叫聲此起彼伏,草葉間到處是窸窸窣窣的聲音。

都在忙著搜食田地間散落的苞米籽、草籽、蟲子。

這其實是挺有好處的一件事情,大雁留下的糞便是很好的肥料,蟲子被搜食一空,來年也能少些蟲害,散落的苞米被進一步清理,也是杜絕浪費,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大雁養殖場的糞便也被呂律要求進行了收集,來年全都給放地裏邊,田地周圍的林子裏,厚厚的腐殖土也抽空進行積肥。

黑土地也需要養護,不然,要不了多少年,那些積蓄的養分,很容易就被掏空,養地,還得是靠農家肥料最靠譜。

孟兆華已經被呂律安排出去拉煤了,下了雪,只要開始出現封凍,養殖場裏的地火龍就得一直保持著燃燒狀態,防止大雁被凍傷。

到時候,大雁無法再放出來放牧,只能靠人工飼喂。不過,這也沒啥問題,地裏的苞米杆等東西,粉碎了,添加少許苞米面攪拌,就能進行飼喂。

為此,這些收割起來的苞米杆,還得裝車,送到大雁養殖場和鹿場。

另外,還得準備柴油機和粉碎機,這事兒,呂律已經去找過聶景國,請他幫忙考慮。

知道他的秉性,呂律不過是塞了百來塊錢,聶景國就很痛快地答應下來。

見雁群情況穩定,就讓幾個女人在周邊守護著,防止大雁進入山林,呂律等人則是回到倉房前,幫忙處理那些苞米脫粒、晾曬和入倉的事情,這可是一項重體力活計。

一直放牧到大雁都開始在地裏邊睡覺了,眾人才將大雁圍攏,順著大路趕回大雁養殖場。

接下來,大雁的放牧就變得順暢起來。

每天早上,只要養殖場的柵欄大門一打開,這些在苞米地裏嘗到甜頭的大雁,甚至都不需要刻意驅趕,就爭相往苞米地裏狂沖。

四千多畝的苞米地,夠它們折騰不少時間了。

何況,這片土地,也是在原來的山間草甸子上開墾出來的,有水有草,河溝裏魚蝦之類也有不少,填飽肚子,到河裏去折騰一番,算是這萬多只大雁最為悠閑富足的時段。

放牧的習慣成型,到了明年開春,這樣的事情也將進入常態,周邊的山溝野地,都能成為放牧的地方,大大地減輕水草甸子的壓力,有一個休養生息的過程。

在第四天,劉寶領著兩人找到田地裏邊來。

梁倉前,操控著機器在揚塵,招呼人手將糧食入倉的呂律聽到喊叫聲,將手頭的事情交給雷蒙,自己迎了上去,一眼認出,眼前提著大包小包東西的,正是葦河鎮的湯立雲父子。

“你們……你們咋找到這裏來了?”

呂律有些奇怪的問。

“報紙上看到的呀!”湯立雲高興地說道:“恩人呐,當時你們不願告知姓名,若不是看到報紙上的報導,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你們究竟在哪兒……兒呐,快,快給恩人磕頭,謝謝他對你的救命之恩。”

湯立雲的兒子聞言,把手頭的東西一放,就準備跪拜,被呂律一把拉住。

“別搞這些,誰在山裏都會有個難處,碰到了,就伸手幫一下,這也是我們該做的事兒,而且,歸根到底,你也是因為要去找我們,才在山裏出的事兒,跟我們也脫不了關系……只是,你以後啊,別那麽倔,還是該聽勸。有的人,就該離得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