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禽中之冠(第2/3頁)

“都身強體壯的,火力旺,現在出著大太陽,要不了多長時間就幹了,就別耽擱了!”

“繼續圍堵吧,咱們這裏一折騰,露出了一個大豁口,怕是已經跑掉不少小雁了。”

“趕緊動手……!”

見幾人都沒有回去的意思,呂律也只能沖著幾人笑笑:“接下來小心些,那些孵著的雁蛋別去趕了,直接圍堵這些能在水中自由遊動的小雁吧!”

“好!”

幾人應了一聲,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再次開始對小雁的圍堵。

和預料得差不多,這次從蘆葦叢中趕出來的小雁少了不少,連同抓到的,也就兩三百只的樣子。

不過,對這樣的收獲,呂律已經很滿意了。

折騰了一早上,抓到的小雁,少說也有七八百只,眼看時間差不多,呂律招呼眾人回去吃飯。

回到捕魚隊,他看到之前送回來的小雁,被用漁網在沼澤地邊緣鄰水的草地上圈了一大片位置,就將這些小雁全部關在裏邊,嘎嘎嘎尖細的叫聲,引得大雁在上空亂飛,甚至還有丟了仔找來的,直接落入圍網中。

呂律也不去管它們,他自己還想著每車都帶一些成年大雁回去。

有大雁守護,這些小雁能減少被黃皮子、紫貂或是水獺之類的動物侵害。

大雁可比大鵝猛多了,有它們護衛,能省不少麻煩。

只是,抓活的大雁挺有講究!

大雁可是有“禽中之冠”的美譽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全,向來被人稱道。

大雁有仁心,是因為一對雁陣中,總有老弱病殘,不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打食,其余的壯年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會為其養老送終。

大雁也有情義,雌雄相配,向來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亡還是雄雁死亡,剩下落單的一只孤雁,到死不會再找別的伴侶。

大雁講禮,表現為飛行時排成的一或人形,據說有空氣動力學,但頭雁都是由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老雁輪番引領,比較年輕的,即使再有力氣,也不會去打亂這排位順序。

大雁有智力,主要說的就是大雁落地休息,會安排專門的大雁放哨警戒,一有風吹草動,便立即一飛沖天。

而所謂的信,指的就是雷打不動的時序節律,從不爽約。

說白了,這是從大雁習性上總結出的美好優點,在古時候,甚至還是迎親必備之物。

但也正是因為有情義,而表現出很強的氣性,這一點比較麻煩。

一群大雁中很少會有單數,這是因為大雁很少獨活,一對大雁,一只死了,落單的那只甚至會選擇自殺或是抑郁而亡。

換句話說,想抓活的,想要好養,還得成雙成對,這就加大了捕捉難度。

呂律到現在,還沒好的法子,只是覺得,想要加大這種成雙成對的概率,最好就是捕捉一個雁群,盡可能多的多抓一些,成對的可能性更大些,東抓一只,西逮一只,直接沒法養。

將船上新抓來的那些小雁放到圍網裏,看著裏面嘰嘰喳喳叫喚的小雁,這才是一早上的時間,就捕捉到七八百只,下午再抓上一些,按現在的進度,呂律覺得,明天估計就能弄到兩三千只,足夠一車了,得往回送。

小雁可不是雞苗,比雞苗大得多,注定一車沒法像拉雞苗一樣,隨隨便便一車就能裝數千上萬只。

他只能想著多跑兩趟了。

關鍵是,那麽多小雁擁擠在車裏,密度太大也容易出問題,也得少拉一些。

抓小雁的時候,有不少大雁攻擊,被杆子打中落水被抓,幾乎每條小船返回捕魚隊的時候,都會抓到一些帶回去。

所以,中午和晚上的飯菜,也是以大雁肉為主。

吃完中午飯,簡單休息後,一幫人再次劃船進入沼澤,這次另外換了地方,一個下午的時間,又是幾百只大雁到手,收獲滿滿。

晚上回到捕魚隊等著吃晚飯休息的時候,陳秀清湊了過來,從兜裏掏出一些指甲蓋大小如珍珠的鳥蛋問呂律:“律哥,這是啥鳥的蛋啊?能吃不?”

呂律接過來一看,笑道:“你撿這玩意兒幹啥?”

“就是覺著好看,想帶回來看看好不好吃!”陳秀清很容易把所見的一切跟吃聯系上。

“有大雁蛋,一個頂這玩意兒二三十個,吃大雁蛋不更過癮嗎?”呂律都不知道自己這大舅哥是咋想的。

“雞蛋有雞蛋的味道,大雁蛋也有大雁蛋的味道,說不定這種小蛋也很好吃!各有各的味道。”陳秀清撓著頭說道。

好一個各有各的味道……

“這玩意兒沒人吃,是一種被這裏的人稱之為麻燕的燕子下的蛋!”呂律解釋道。

麻燕的窩一般都在低矮的草叢裏,橫七豎八地搭起的雜草堆兒上,或是灌木叢下,大小如雙手捧合,很是玲瓏細致,在燕窩島的數量很多,只是,這個頭也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