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人養蝌蚪天養蛙(第2/3頁)

這水塘裏邊的水得有進水口和排水口,等到蛤蟆上山的時候,能把水排空,借太陽暴曬,消毒殺菌。至於水源,旁邊這條小溝裏的水就足夠了。

我知道你們還是不相信蛤蟆會回來,不過,這沒關系,咱們把這片山也圈起來,讓蛤蟆跳不出去就行,到了冬天,它們還得回到這裏來。因為,這是它們在這片地兒,唯一能過冬的地方。”

聽呂律這麽說,幾人一下子明白了。

“這是準備圈多大一片地兒啊?”趙永柯問道。

“這條山溝,我看了下,差不多有一公裏左右,加上兩邊都是山,就像我那草甸子一樣,沿著兩側山脊,把這段山溝圍起來就行,也不需要多復雜,咱們用紗網、麻袋啥的,圈起來就行,這東西比柵欄要快得多得多。

山溝裏還有好幾個地方,可以進行簡單堵截,就能形成很好的越冬池子和孵化池,周邊的山地,我估摸了一下,也大概有上百公頃,足夠養很多林蛙了。”

林場的山地承包,根本就沒用什麽錢。別說是現在了,就即使到了九零年代末,在東北這旮沓,承包林地,還有頭三年免費的政策,三年後需要向林業部門繳納一定費用,但一公頃也只是兩元的有償使用費。再過一二十年,也只是達到了每公頃三塊五左右。

到了後期,承包兩三千公頃林地養林蛙的人不少,一年下來,投入也不過幾千塊而已。

這麽大片地方,簡單管護,那就跟撿錢似的。

一個林蛙養殖場地都能這麽大面積,聽上去很誇張,但那是真的便宜。

呂律早在看的時候,就對這些地方有了規劃。

現在也就是人手限制,呂律也只能想著,先弄起來,等到發展起來,再擴大規模。

“那這片地兒,能養多少林蛙啊?”梁康波沉思了一會兒,問道。

呂律微微一笑:“好多萬只!”

在幾年前,一只東北林蛙可以賣到五毛錢,這錢,哪怕是放到現在,也是不小的數字,沒有禁捕令,林蛙被瘋狂捕捉,到了七十年代末尾的時候,林蛙的數量已經很少了。

少了,價格也就跟著漲起來了。現在,都能達到八九毛錢一只了。

到了三四十年後,一只林蛙更是達到了十來塊錢一只的程度。

這也是上山的時候,只是偶爾遇到林蛙的原因,不少人喜歡吃是其一,更多的則是為了換錢,山上剩下的,越來越少了。

到了現在,早已經供不應求了。

而林蛙養殖,也在這時候,開始進入探索階段。

逐漸形成了人工管理與野生放養相結合的半人工養殖模式,也就是呂律現在搞的方法。

所謂人養蝌蚪天養蛙,說的就是這事兒。

有那麽好的條件,呂律也有相應的成熟技術,起點就比別的人高了不知多少。

賺錢,那不是很簡單的事兒嗎?

當然了,現在外部條件和人手限制,他也沒法將大棚養殖蛤蟆之類的事情搞起來,那樣收獲不小,但管理和投入也大,他現在也只能選擇這樣粗獷的法子。

再說了,有現在這麽優良的環境條件,也完全沒必要那麽折騰,先怎麽簡單怎麽來。

“那麽多,它們吃啥啊?”張韶峰更擔心這樣的問題。

“蝌蚪這東西,在水裏邊,啥都吃,苞米面、腐爛的肉等等都可以!”呂律笑道:“去打上幾網魚回來,砍碎剁小放進去都能滿足它們的需要。”

“那等蛤蟆上山了,有那麽多蟲子吃嗎?”張韶峰繼續問道。

“沒那麽多蟲子,可以想辦法把蟲子引來,比如,在山上多設置一些腐爛的草木堆,就能將別的地方的蟲子給引來!”

呂律一一解答三人的疑問。

似乎,所有擔心的問題到了呂律這裏都很簡單一樣,之前的疑惑和不放心,在快速消除。

等了好一會兒,見三人都不出聲,呂律笑問道:“還有什麽問題?”

“沒了!”

“我也沒了!”

趙永柯和梁康波都點起了頭。

他們還是不知道呂律所說的好多萬只究竟是多少,但他們都清楚,這蛤蟆的價格是真不低。現在在這周邊,可是獨一份兒,不賺錢都說不過去啊。

“咱們上哪裏去弄這麽多林蛙來養啊?”

張韶峰還沒轉過彎來。

“當然是去抓啊!河裏的冰雪融化,公狗子就開始上岸,找塘子住著,一天天地叫,過上一段時間,母豹子也跟著上岸,循著聲音找來,抱對產卵,就會有很多的卵在水泡子或是小河溝草叢裏,咱們只要把這些卵找來,放孵化池裏邊,就能孵化出蝌蚪來。”

東北管雄性林蛙叫公狗子,管母的林蛙叫母豹子。

張韶峰一下子恍然大悟:“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