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殺到草甸子裏來了

純木頭打造的房子,之所以叫木刻楞,是因為木頭要用刀斧鋸刻出溝槽,房屋有棱有角。

呂律之所以選擇建造木刻楞,那是因為,興安嶺冬季的天氣氣溫極低,經常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如果房屋是磚瓦結構,碰到凍害、氣溫急劇變化,土層熱脹冷縮,一凍一鼓就會造成地基下沉、房屋開裂。

而木刻楞,是由一根根木頭構成,四角溝槽固定扣住,相當結實,怎麽抻都抻不開。

以前建造木刻楞,是在房子四角用石頭墩子墊住,但這年頭的水泥不是那麽難搞到了,呂律選擇鋪滿石頭,灌上水泥,效果更好,這也是後世的做法。

在興安嶺,到處林海,林場分布各處,在這年頭,想要用木材,那是隨處可取,沒人會在乎什麽。

可再過上十多年後,滿山的木頭,可就不能隨便碰了。

森林保護,禁止亂砍亂伐,還有不少樹木,直接成了保護植物。

到了那時候,再想像現在這樣建造一座純紅松木的木刻楞,單是木頭都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

而且,現在這木刻楞,呂律已經是按照後世的住房功用來設計來進行,住到他這輩子結束都不過時。

這東西,打理好了,屹立百年不成問題。

單是大房子,占地一百八十平,再加上倉棚等一系列東西和圍成的院子,那也是大宅院了。

而且,這也算是呂律的一個夢想:聞著松木的清香入睡。

這是大自然的味道。

陳秀玉顯得很興奮,一大早上起來,也不下地了,忙著給王大龍一幹人包了黃瓜香餡的餃子,在招呼他們吃飽後,也興奮地參與其中。

早之前就已經知道建木刻楞需要苔蘚,她特地叫來了陳秀清,幫忙到附近山林裏進行收集,然後用馬車運送回來。

呂律也很期待,就站在旁邊看著王大龍他們搭建。

半山坡的紅松林裏挑選的紅松非常規矩,粗度都差不多,剝皮後,被他們根據所需要的尺寸彈線後架在木架上,用兩人拉的大鋸將兩面鋸得平整。

再用油鋸、斧頭和鑿子刻出溝槽,一個房間四根木頭,讓相鄰的木頭相互咬合,然後在木頭上用鉆花鉆出孔,用同樣的紅松木做成的楔子進行加固,一層壓一層,疊壘在一起,不用一顆釘子。

王大龍不愧是木刻楞建造的知名手藝人,活計做得那叫一個漂亮,咬合起來的木頭,看上去嚴絲合縫。

在木頭的層與層之間,墊上了一層陳秀玉和陳秀清收集來的青苔。

可別小看了這層青苔,能將木頭之間的些許縫隙填得嚴嚴實實,既可以防止漏風,又能調節室溫,而且,風透不進,水潑不進,真正做出了冬暖夏涼的效果。

不用王大龍說呂律也知道,這是完全按照老毛子那邊的方法來建造,木頭層疊之間的青苔,老毛子在建好木刻楞以後,甚至試圖將苔蘚養活,可見其作用不一般。

雖然在東北這邊,人們更喜歡用黑土下的黃泥來塗抹堵塞縫隙,但對於呂律來說,那樣就失去了木刻楞該有的味道。

呂律相信,搭建出來,上了門窗、木瓦,自己的房子會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山中別墅。

元寶娘四個似乎也對這屋子充滿好奇,呂律走到哪兒跟到哪兒,搖著尾巴看著王大龍他們敲敲打打。

臨近中午的時候,陳秀玉和陳秀清再次送回來一車青苔,跟著呂律站在一旁興奮地看著。

“律哥,這房子會不會太大了些?都有別人家的兩個大了。”

陳秀清也羨慕得不得了。

“寬敞點好,清子,等你以後攢夠錢要建房子,也記得弄大一點,住著才舒服。”呂律提點道。

“就我現在這樣,都不知道要多長時間才能攢夠建房子的錢。”陳秀清也是頭疼不已。

“你現在不也已經攢了幾百塊錢了嗎?”

呂律笑著說道:“你又不用像我這樣圈那麽片地,有千把塊錢,也能將房子建起來。”

木材山上去砍就行,需要的就是工錢而已。

“可我想先買槍!”陳秀清犯難道:“有了好槍,才能更好地狩獵賺錢。”

“這麽想也沒錯,總能建起來的。”

呂律沖他使了眼色,讓陳秀清看向在地基裏忙活的王大龍,他故意提高聲音說道:“去找個會建木刻楞的老丈人,建個房子,那就不是事兒。”

陳秀清臉一下子就紅了,鼓著眼睛瞪呂律,使勁地搖頭,生怕呂律這話被王大龍聽到。

但呂律其實就是故意說給王大龍聽的。

一聽到這話,埋頭幹活的王大龍擡起頭來看了看眼前並排站在一起觀望的三人,笑了笑,但沒有多說,只是時不時地擡頭瞟一眼陳秀清,也不知道心裏在想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