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3/3頁)

近來宮中的情形他又不是不清楚,貴妃和惠妃那幾個高位可是惱怒的很啊,不光在宮裏不配合太子妃行事了,還反客為主將太子妃的宮權要到手,他也不知該如何說這幾位高位的膽大妄為,也怕這宮裏會迎來一場大波折,在皇上身邊伺候不易啊。

且皇上近來也是少有進後宮的時候了,並不僅僅在各宮高位“欺壓”太子妃時就守在乾清宮批改朝政,而是在太子長子犯下嚴重的過錯時就沒怎麽出去過了,也不知道是在跟誰慪氣,也可能是純粹失望於太子的不理事且甩手掌櫃作態。

反正皇上這陣子狀態是沒有以往那麽喜形於色了,所有情緒都內斂,梁九功總覺得皇上心思好似更深沉了,讓他再也探究不出一絲真假,也或者是有真也有假。

興許貴妃娘娘在這兒能看出一二,可想著貴妃主子這陣子在宮裏的風頭一點都不弱,應該是沒有心思放在皇上身上了,梁九功又嘆了一聲,甭管是誰,讓皇上變了神色就好。

他這心是受不得皇上時不時的冷眼以對。

梁九功在心裏搖了搖頭,卻看見皇上停下來批改折子的動作,問道:“貴妃那兒怎麽了?”

梁九功一愣,迅速反應過來,“貴妃娘娘現在應該和惠妃、宜妃、榮妃這三位娘娘在永和宮商量事情。”不知是宮權還是繼續欺壓太子妃的事了。

康熙搖了搖頭,“她倒是舒坦了。”

梁九功下意識琢磨這話,也沒看出皇上是什麽意思,但是看著皇上好像沒有對貴妃主兒生氣?

也是,畢竟是寵了那麽多年的妃子,怎麽說都比太子妃那邊的關系好,且貴妃還代表了皇上的臉面,皇上也不可能真對貴妃生氣,自己的妃子和孫子到底是內人和親人的關系,光是親密程度就不同,孫子那麽多,宮裏的貴妃就只有一個。

康熙等了一會兒,還是沒等到梁九功出聲,一回頭就看見他似是發怔的神情,不禁怒道:“梁九功。”

梁九功打了個寒顫,“在,皇上,奴才在呢。”

“貴妃、貴妃就沒有給朕帶來一些話。”康熙瞥了他一眼,眼裏還有些不快。

貴妃娘娘近來不是在忙奪回宮權一事嗎,防著皇上都來不及了,哪還會注意皇上這邊的動靜,可皇上這麽問,肯定是想聽到肯定的答復。

梁九功一時間有些疑難了,不知自己該怎麽回答,便折中道:“貴妃娘娘沒有帶話來,但是貴妃娘娘近來派人到乾清宮打量的次數多了,興許是怕皇上生她氣吧。”

這宮權易主又不是說笑的。

“哼,她還怕朕生她氣?膽子較起以往來真是大了不知多少。”康熙哼笑了一聲,一會兒在他面前膽子小的很,一會兒又膽大極了,真不知道她是怕朕還是放心朕,後宮的女子加起來都沒她這麽反復的。

說著說著康熙就莫名陷入一種感嘆中了,“以往她都是不沾後宮事的,別人出了多大熱鬧也不管。”

上次太子行徑悖亂一事貴妃是高位中少有的不理事之人,芷嫣對太子的事沒有任何心思,伸手理會那事的也只有三妃罷了,現在為了阿哥所的幾個小阿哥竟是對太子妃存了打壓的心思,可見是毓慶宮將她逼急了。

康熙揉了揉頭,他確實是對貴妃的擅自行事沒什麽生氣的感覺,他也難得想著自己是不是太早放權了,將後宮之權交給太子妃,哪能不是滅了自己妃子意氣,本來也應該是等太子即位後再將宮權交給太子妃的。

是他之前太放心太子了,也太縱容太子了。

念及太子,康熙的面色冷了冷,他仍是不願相信自己悉心培養、無處不周道的太子竟是成了今天這個模樣,無視兄弟情誼,眼裏也沒有他這個皇阿瑪,滿心思紮進黨派勢力中,這還是一個皇太子的姿態嗎?

他培養了他數十年,竟是眼睜睜看著他放浪形骸,一日比一日不得他心。

但無論如何,太子現在都還是太子,是大清國一國的儲君,萬萬不得出任何問題。

康熙始終都不願承認他已經將其他阿哥看在眼裏了,他心緒漂移,目光又轉回了眼前的禦案上,想到他已經有些時日沒有見到貴妃了,便開口說道:“梁九功,備駕永和宮。”

作者有話說:

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