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3頁)

這些都是很平常但又很值得珍惜的字畫,以家裏人的水準能選出這幾幅已經夠盡善盡美了,她又不求什麽名品珍畫。

芷嫣笑眯眯將畫再度卷起來,讓家桃放好,接下來她是準備好好給孩子做胎教,不辜負家裏人的期待。

當然該防範的接著防範,她記得再過不久就是大阿哥福晉臨產的時候了,屆時可就熱鬧多了。

六個月後,正當宮裏夏日嚴嚴十分煩躁時,芷嫣肚子裏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出來了。

伴隨著一陣吵鬧的步子——急匆匆跑過來的接生嬤嬤,著急將幾個孩子安置的家桃,以及緊守住宮門的周公公,雙喜等人準備熱水,劉嬤嬤則是扶小主進去產房。

一切都是那麽有條不紊,興許還有芷嫣這兒排練得好的緣故,宮裏人沒有被打擾到,等一個時辰過去後,宮妃們才接收到消息,屆時芷嫣已經非常順利生下孩子了。

整個過程沒有旁人想的那麽艱難,芷嫣在生完孩子後還能有力氣看幾眼孩子,心道這個孩子果然是來報喜的,還聽話的緊。

接生嬤嬤抱著已經清洗幹凈的小阿哥十分高興,“真是太好了,十四阿哥身子骨好極了,瞧瞧這哭聲多響。”

古人斷定孩子是否康健的一個因素就是看他出生後的第一口氣是否哭的足夠有力氣了,至少一個羸弱的孩子是絕對哭不出更吵鬧的聲音的。

聽到這句話,芷嫣總算全部心神都放下了,放松過頭的表現就是暈過去了,不過劉嬤嬤也不是非常慌,她有經驗處理這種事,母子平安就是最好的喜事了。

娘娘又能有一個小阿哥,到時就算天皇老子來了都影響不了娘娘的地位了。

……

而此時剛好趕在永和宮門外的十幾個妃子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是得進去看一眼走個流程,還是直接回去好,總感覺她們來得這麽快但德妃生得更快,不知是德妃太不給面子還是她們太殷切了。

“又是一個阿哥,德妃莫不是趕上了送子娘娘給的福氣。”宜妃冷笑一聲,轉身就走了,她可沒心情對著自己看不慣的人說恭喜。

其他人心裏也是挺復雜的,宜妃說這話是指德妃生的阿哥多,可她們也記得宜妃生下來的孩子都是阿哥,德妃至少都還有兩個公主呢,宜妃次次都是阿哥,而且今後也說不定還能有身孕。

盡管宜妃最小的阿哥護不住夭折了,但無論如何都比她們好多了。

有些妃子已經不想進去自找無趣了,德妃要是能耐,等她護著孩子再說,宮裏面能生卻養不住的妃子又不止宜妃一個,且行其珍惜吧。

剩下的妃子滿心滿眼都是想在德妃面前討得一絲福氣的想法——方才宜妃陰陽怪氣的話也不是沒有在她們心裏記上號,只是到頭來誰都進不得裏面。

周公公笑著將幾位娘娘送出永和宮,“諸位娘娘還請下次再來吧,屆時小主一定請你們過來。”

留在原地的妃子也只得打道回府。

周公公松了口氣,一轉身就進了永和宮,這可真是太好了,他們永和宮又得了一個阿哥,以後福氣可大著呢。

之後皇上對得了十四阿哥一事表示極度的歡喜,在洗三禮上就親自給孩子取了胤禵的名字,這名字有福氣一意,是一個皇帝對幼子平安是福的最大祝福。

胤禵在這次洗三禮上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只可惜在場的人都非全心全意祝福這孩子平安,不快者居多,滿打滿算,德妃已經有了三個阿哥,要是將養子也算進去就是四個阿哥了,宮裏都說養恩比生恩大,等德妃平安養大了十三阿哥,這說不定又是一個只認養母的阿哥。

皇貴妃咬牙切齒,德妃唯一該慶幸的應該是宮裏已經有了兩個長成的阿哥,後來的阿哥又年紀太小了,就算長大了也對政局起不了多大作用,不然宮裏想取人命的人可不少,德妃可沒那麽大能耐能應付那麽多居心回測之人。

皇太後難得出場了這次的洗三禮,她望著台下的十四阿哥,心裏還挺想抱養的,只是皇上不太可能允許她抱養,若是德妃這一胎是個公主就好了。

皇太後心裏深深的失望了,不過她這年齡還能再等一等,宮裏公主還是太少了,她可念著德妃的孩子了,一個胤禩就已經讓她足夠記惦了,再來一個也不是不行。

至於一向與皇太後形影不離的太皇太後此時沒有出來,她身子已經不太好了,即便太醫已經整日留在慈寧宮裏值守,也只能將太皇太後的身子變得不更加衰弱,這還是上次一一阿哥夭折後皇上對太皇太後身子上心的的結果。

不過老人家能撐到三個朝代已經是六福俱全了,到時也是喜喪。

待到胤禵被抱回去時,芷嫣心疼的看著這個小娃娃身上的重擔——像是什麽金鐲子銀鐲子白玉鐲子都掛在孩子身上、手上,也不怕孩子骨頭軟被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