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市場經濟(第2/2頁)

只不過王學新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樣通過某種裝備或技術與之互換。

王學新不這麽做,是希望能盡快在華夏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

發展工業不像想像的那麽簡單,只要工廠、人工,再加上需求就可夠了。

它還需要一套合理的運作體制。

八路軍因為受毛熊的影響有段時期走向了計劃經濟……它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願意資本掌握在資本家手裏讓資本家剝削百姓。

於是企業、工廠都由國家控制,百姓為國家工作吃大鍋飯,希望能形成了一種平等的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社會。

然而,這會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彼此之間沒有競爭,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拿的全是一樣的工資。

那麽,身為個體為什麽還要幹多幹好呢?

磨洋工不好嗎?

其結果就是工廠質量銳減生產效率低下,最終誰都沒飯吃。

王學新希望能夠乘著這戰爭時期的特殊性先把市場經濟搞起來並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比如以需要資金為借口出售企業,這些出售給私人的企業就會與國有企業形成競爭關系進入良性循環。

只有這樣,華夏才能真正走上工業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