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T44

坦克下線後的測試進行得很順利。

這並不是說T44沒什麽故障。

事實上T44的故障很多,畢竟是首款運用一橫置發動機又用了新型變速箱的坦克。

這是T44的兩大改進,這兩大改進也奠定了T54也就是我國的59式坦克的基礎。

在T44之前發動機都是縱置的,縱置的好處是中間不需要傳動裝置轉換,缺點是會使車體更長。

坦克這玩意別看車體長一點短一點無所謂,就是這麽一點改變對坦克的整體影響是有“革命性”的。

因為坦克車體變短就意味著側面面積變短了,於是側裝甲的被彈面積減小,更重要的還是在同樣發動機功率下車體重量減輕了……側裝甲省下了一大塊。

省下的這一大塊裝甲就可以勻到前部裝甲上增加其正面防護,這使T44的最大裝甲厚度達到120MM。

再加上使用新型變速器又進一步縮小了體積,於是T44雖然從重量和機動上看是中坦,但在防護上卻與重坦相當,一點都不輸於“虎式”。

此時王學新得到的T44是原型車,裝甲還沒加厚的那種。

然而,知道這些的王學新當然毫不猶豫的就把“省”下的裝甲全都堆到前裝甲上用於增強正面防護。

再加上100MM滑膛炮及脫穿,T44就變成了在1000米甚至更遠的距離上能妥妥擊穿“虎式”,而“虎式”在1000米距離卻無法擊穿T44這個中坦。

這一來兩者的差別就太大了。

不過T44正因為兩個重大改進……一個橫置發動機另一個使用新型的固定軸式變速箱。

這兩個東西是新玩意必定會有許多故障,因此史上才會因為“可靠性差”而更多的用於訓練。

王學新卻不認為這些是什麽大問題,T44的可靠性差,能差到“虎式”的地步嗎?

人家那“虎式”可是名副其實的重型坦克,維護、保養以及後勤堪稱是地獄級別的,十幾輛“虎式”上戰場都非得趴窩幾輛才算正常。

而T44還是中坦,無論是生產難度還是產量或者造價都比“虎式”要好太多了。

可靠性差?

多生產幾輛不就行了,到時就算有幾輛故障的,不還是有許多能開上戰場碾壓“虎式”麽?

何況八路軍還有可靠性好可以碾壓鬼子其它坦克的“謝爾曼”……

這差不多就是一種“高低搭配”形成互補了:“虎式”交給T44對付,其它的給“謝爾曼”留點,否則“謝爾曼”不是要退役了?

另外,通過這次坦克的測試後王學新就更是對別林涅科夫這家夥另眼相看了:坦克要是出了什麽故障,這家夥就只拿著一把扳手這敲敲那旋旋,馬上又可以用了。

王學新在心裏把他跟阿列克謝做了一下比較:

阿列克謝是拖拉機廠廠長,他在汽車、半履帶車方面是專家,而眼前這個別林涅科夫卻是坦克方面的專家。

於是王學新就打定了主意:這家夥一定要留著,華夏缺的就是這樣的人才,不管花多少錢都值!

經過測試後T44馬上就進入量產,一個月大概能產20輛……這是因為八路軍剛剛開始生產準備還不是很充分,史上毛熊開動一條生產線開始生產到漢斯投降不過短短的六個月就生產了200多輛,平均每月生產30幾輛。

不過王學新認為這產量已經差不多了,畢竟八路軍窮,再加上鬼子的坦克又拉胯,像T44這種坦克開上戰場是不是幾乎沒有戰損的存在?

沒有戰損還需要大批量生產嗎?

依舊當作過渡型號吧,等變速器和傳動裝置一一改進後,直接上59……到時再批量生產也不遲!

這也是近代華夏的作法:不夠先進還有待改進的中間型號一律不批量生產,只是少量生產用於實驗和測試,直到問題都解決得差不多了然後才來下餃子。

之後王學新需要的就是等坦克出來了。

這期間圖靈來找過王學新一次……這段時間晶體管大批量用於軍事,導致圖靈的新型計算機晶體管不夠用。

這不是什麽大問題,王學新解釋道:“抱歉,圖靈先生!你知道的,我們正處於戰爭狀態急需晶體管,你可以先用電子管暫代推進實驗進程,過段時間晶體管到位時換上去就可以了,希望你能理解!”

“好吧!”圖靈無奈的攤了下手,開玩笑的說道:“除了這樣還能有什麽辦法呢?全世界就只有你們有晶體管,想從其它地方進口都做不到了!”

離開前圖靈又補充了一句:“不得不說,你很有遠見,團長同志!你抓住了時代前進的命脈,希望你以後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王學新點頭表示感謝。

這個不需要圖靈說,王學新知道將來的發展是什麽情況,也知道該怎麽把握住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