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工兵鏟

指導員是個有文化的人,他還學習過遊擊戰的十六字訣,所以一聽到王學新說起這戰術馬上就明白了。

“我還說是什麽逃跑呢!”指導員說:“咱們把它當遊擊戰打就成,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就成了!”

“對對對,就是這意思!”王學新松了一口氣,看來打仗也的確需要文化知識,否則許多戰術問題都沒法解決。

接著就輕松了,指導員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上跟戰士們強調一下作戰思想,再單獨找和尚談次話,然後就沒問題了。

訓練方面可以由孫銘來解決,這家夥似乎對狙擊戰術也有些研究,做起來也是有模有樣的,讓王學新省心了許多。

王學新不知道的是,孫銘其實在暗自心驚,他其實是按照王學新畫的戰術圖以及寫的要點按部就班的訓練,在此之前他從沒想過還可以用狙擊手擔任掩護單位。

此時用這戰術一演練,就發現這是狙擊槍遠距弱火力與沖鋒機關槍近距強火力的完美配合。

尤其是王學新強調的狙擊戰術,比如第一時間尋找制高點、離墻狙擊,以及隨時為自己準備退路等等,都讓孫銘嘆為觀止。

只是以孫銘的立場,他覺得不適合在部下面前誇贊王學新……偵察連中有一半是晉綏軍基層軍官,孫銘認為不能讓王學新比下去,否則會影響部下對晉綏軍的信心。

同時孫銘也隱隱感到李雲龍組織的這次訓練似乎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簡單。

孫銘不知道的是,王學新其實對這種訓練並不滿意。

這時期普遍使用的栓動步槍,比如三八大蓋、中正式之類的,這些步槍其實都存在威力過剩的問題。

因為經過統計,絕大多數的戰鬥都是發生在四百米左右,所以應該在三百米到五百米間的射程上達到火力最大化,這樣才能發揮最大戰鬥力。

而這時的裝備,要麽就是射程遠至六百甚至八百米的栓動步槍,要麽就是兩百米以內的沖鋒槍,兩百米至五百米間就是火力和射程的空白。

這些槍其實都不科學。

更科學的是處於兩者之間的中間威力彈,射程也在兩者之間,於是既有沖鋒槍的火力,又有差不多的射程,這就是近現代突擊步槍的概念。

此時的栓動步槍其實只要裝上狙擊鏡就是狙擊槍的概念,原本就更適合打狙擊。

這也是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冷槍冷炮”運動能開展的原因……“冷槍”運動其實就是發動全軍打狙擊,集小勝為大勝。

這時代沒有突擊步槍,同時以八路軍的條件也無法研發中間彈和突擊步槍,只能將就著用沖鋒機關槍代替了。

但突擊步槍沒法研發,其它沒多少技術含量的東西就不一樣了。

這天,孫銘正將狙擊手與沖鋒槍手兩者結合訓練。

這時孫銘發現一個難點,他在被用作辦公室的一間土屋裏找到了王學新,說:“王連長,恕孫某直言,你的戰術在實戰中似乎無法有效實施!”

“怎麽說?”王學新問。

“狙擊手的布署存在問題!”孫銘將草圖攤開擺在王學新面前,一邊指著圖紙一邊說:“如果敵我雙方在鄉村遭遇,我方狙擊手需要尋找制高點並迅速布署,但這至少需要幾分鐘時間,這意味著我軍在這幾分鐘內完全處於敵人遠距火力的壓制之下!”

王學新明白孫銘這話的意思。

這主要是因為狙擊手進入狙擊陣地搶占制高點,它往往需要爬上屋頂或是其它難以攀爬的地方,這些都需要時間。

而偵察連又是連級規模,這種近距離高烈度的作戰往往幾分鐘內就能分出勝負,於是狙擊手在這樣的戰鬥中幾乎無法發揮作用。

王學新想也不想就回答:“我們可以縮短布署時間!”

“怎麽縮短?”孫銘反問:“讓狙擊手每人帶上一個飛爪?”

飛爪是這時代攀巖爬高常用的工具,它一頭是帶倒勾鐵爪,另一頭連著繩索,可以旋轉甩出或是用弩箭發射勾住樹木、巖石甚至是土墻,是特工隊常用的工具。

但王學新卻知道這不可行。

原因是狙擊手全副武裝再加上食物、工兵鍬有時甚至還要帶定向雷……這時腰間再別著個體積大還吊著繩索的飛爪,行動上十分不便。

王學新沒回答,他只是從旁邊拿出一個工兵鏟,前前後後的看了看,說:“孫副官,咱們要是……能把這玩意改成多用的,即可以當工兵鏟又可以當飛爪,你看行不行?”

孫銘一愣,還有這改法?

如果真能把工兵鏟改成飛爪,那倒是好事。

因為飛爪是每個兵都要隨身攜帶用於構築工事的東西,能兩用就意味著可以少帶一件裝備,不僅減輕重量還少了個在叢林裏勾勾絆絆的累贅,這對偵察連而言可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