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寧都增產(第4/5頁)

他是知道有些富貴人家的讀書人五谷不分的,但是也萬萬沒想到,有人能指麥為稻?!

寧都知府、蕭學政他們也來了,正指揮著衙役,布置著現場。

遠遠見到顧璋,連忙喊道:“顧璋,這兒來!”

他們看到眼前的麥田,都激動得忘記平時習慣,直接對著顧璋喊出了聲。

如果平時,肯定是喊身邊小廝去請人過來的。

顧璋對身邊黎川幾人道:“我先過去了。”

他們顯然都還陷在震撼中,無暇應答,只恍惚的下意識道了聲:“好,你去吧。”

顧璋搖搖頭,朝著前方“封鎖線”裏面走去。

身後還傳來人疊人的驚嘆聲。

寫下來的數字,耳邊交流時脫口而出的幾畝地、幾鬥米、幾石收成,說多了背多了,也就失去敏感性了。

也許是如今親眼見到,才覺得沖擊力實在是駭人。

原來一畝地有這麽大,大得都有些嚇人,原來嘴上說著增產了幾鬥,看起來差別竟然這麽大!

顧璋心道,差別當然大,前頭那些村子,一看就知道能達到一石六鬥的沒幾個,如今武港村的收成對比起來,大約有30%-50%的漲幅。

以人為例,一個人無論減掉或增加自身體重的30%-50%,看起來都很震撼。

這還只是一株,更別說整整一片田的麥穗了。

顧璋穿過衙役拉起來的封鎖線,走到寧都知府身邊。

知府笑道:“武港村也是運氣好,雖然距離府城遠,但是發公告那日,他們村長去府衙辦事,正巧看到了衙門的公告。”

顧璋笑道:“也是緣分。”

村長原本礙於官威,不敢上前來。

這會兒看到顧璋本尊,頓時顧不上那麽多了,帶著幾個老農上來,笑得像是向日葵一樣燦爛:“這位就是顧璋顧相公吧?”

“是他。”蕭學政笑著介紹道。

村長和幾位老農,頓時喜笑顏開:“不愧是顧相公,我瞧著這模樣就覺得絕頂聰明、文采非凡,日後定能高中!”

“是啊是啊!”身後的老農都還連聲附和,要是當官的都有這樣的本事,他們做夢都要笑醒了。

顧璋沒想到,自己還長了張聰明絕頂、定能高中的臉?

蕭學政也心情頗好地調侃道:“確實挺俊。”

“對對對,也俊俏,就跟那話本裏的玉面書生郎一樣!”村長誇人都不帶眨眼的,半點沒覺得自己說的話有哪裏不對。

顧璋這種臉皮奇厚的人,都鬧了個紅臉。

武港村人對他的濾鏡,是不是有點太厚了?

還有婦人搬來了那種有靠背、有扶手的藤編老爺椅,熱情地招呼:“來,小農神大人您坐,別站累了。”

顧璋突然被喚起了快要忘掉的記憶,所以這款濾鏡的名字叫“小農神濾鏡”嗎?破案了!

婦人身後還跟了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一人端著一把這樣上好的藤編椅子。

蕭學政笑著對顧璋道:“我們這是沾了小農神的光啊。”

顧璋來之前,可沒人說要給他們搬一張椅子,坐在田邊看麥收,還是這種費了心思編出來,一看就能賣不少錢的藤椅。

顧璋輕咳兩聲:“咱還是快點收割吧。”

周圍的“警戒線”都拉得十分嚴實,除了本村人,記錄的官員,誰也不許隨意進出。

即使是本村人,也只有幹活的好手,才能留在地裏。

所有的一切都到位。

村長笑著走過來,手裏拿了一個比較新的鐮刀,他小心地問:“能請顧相公來收第一刀嗎?”

這可能是寧都這塊的習俗,有個好兆頭。

當初顧大根和顧老爺子為了這第一刀,也是高興得不行。

但武港村人都覺得,無論是誰,都沒有顧璋來得好。

顧璋回憶起當年家中興奮喜悅,也大方笑道:“沒問題。”

他接過鐮刀,走到最近的一塊麥田前,彎腰利索地割下了第一刀。

手裏握著厚厚的一把麥穗,直起腰來對守在田邊的村人道:“要嗎?”

這可是代表了好收成、好兆頭的麥穗!

武港村的村民都高興壞了,連忙道:“要!”“我要拿回去直接曬幹了珍藏起來。”“我也是這麽想的,以後每年麥收之前,都拿出來摸一摸!”

村民原本是有些緊張的,畢竟頭一次見這麽大陣仗,又是把田圍起來,又是有當官的在旁邊看,還拿筆寫著什麽東西,更別說田外頭,還烏泱泱地圍了一圈人。

但現在都想著要拿到顧璋手裏的麥子,連緊張都顧不上了!

顧璋笑著拿著鐮刀和麥穗站在田邊,周圍都是曬得有些土黑的村民,畫面竟顯得非常和諧,沒有半點格格不入的突兀。

在背後金黃麥浪的倒影下,讓人心中,有些別樣的觸動。

這一刻,只見過顧璋錦衣華服,吃穿大方的許多學子,這才有了“顧璋出身農家”的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