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2頁)

君心難測,他不覺得自己能把控住皇阿瑪的心思,他能做到的就是揣測幾個兄弟的心思,將自己打造得刀槍不入。

年羹堯信服極了自己這個主子。

等退下後,坐上馬車繞了好幾個圈,將好些窺探的視線都甩掉之後,再進了年府。

家裏人早就在府上候著自己了。

年羹堯神色輕快,在得知自己主子是個性情穩重的,他有什麽不放心的。

在應付完兄長年希堯的問話後,就對上妹妹好奇的視線了。

年羹堯摸了摸自家妹妹的頭,“小妹也到嫁人的年紀了啊,小妹這樣招人疼,二哥定要給你選一個頂好的夫婿。”

年希堯笑道:“你別誇她了,今兒早上還拉著她大嫂說自己不願嫁人,要陪在咱們幾個兄長嫂嫂身邊。”

年羹堯不將這話放在心上,“不嫁人怎能行,等來日兄長就給你找個好夫婿,讓你去當正頭娘子。”

得了兄長這話,年氏其實沒有多大安心感。

他們家勢大是勢大,但終究不是滿洲旗旗人,以她漢軍旗的出身,想為高門主母,想都不能想,嫁給高門只能為側室,要不就是嫁給低身份之人,可見過兩位兄長這樣的優秀男兒後,那些身份尋常能力也尋常的男子是極少能進她眼了。

但兄長的好意又怎能辜負,年氏笑了笑,“小妹多謝二哥。”她的一腔兒女心事,想來兄長是不知了。

……

沒過兩個月,朝廷局勢又發生變化了。

皇上竟有後悔廢了太子一意。

朝廷上一些正統派欣喜若狂,三阿哥更是極力擁護太子復立,胤禛跟在其身後同樣支持太子復立。

皇上長長嘆息,終將是借著大阿哥曾厭勝過太子的說法,將太子的過錯摘得一幹二凈,胤禛在朝廷上看到皇阿瑪眼中的悔意不是假的,但始終不敢相信皇阿瑪會一直後悔。

皇阿瑪此時是以阿瑪的心情對廢太子之舉悔恨不已,但皇阿瑪始終是君,君心莫測,君父君父,先是君再是父。

胤禛在書房裏練了好久的字才平復下心緒,即便皇阿瑪復立太子了,他也該穩下來,穩住才有機會。

此後,皇上將太子復立,與此同時,皇上將年長的阿哥一一冊封。

三貝勒胤祉、四貝勒胤禛和五貝勒胤祺分別晉封為和碩誠親王、和碩雍親王和和碩恒親王,七貝勒胤祐晉封為多羅淳郡王,十阿哥胤俄為多羅敦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禎等光頭阿哥則是被封為貝勒之下的貝子爵位。

其中十阿哥胤俄是因為母家家世強盛被冊封為郭郡王的,但八阿哥胤禩的爵位一動不動,就可看出皇上對其不喜之極了。

皇上突然大封一事就跟突然復立太子一事一樣讓人揣測不透。

難不成皇上還有心培養其他阿哥?好些人都不敢在朝廷發話了。

經此一事,太子的地位已經不像從前那樣穩固了,能廢一次的太子,哪天說不定還有第二次,讓人防不勝防,站隊各個皇子阿哥的臣子更多了。

當然,朝廷上的事是不關乎後院妻妾的,此時四貝勒府一片喜氣洋洋。

再過不久,這四貝勒府的牌匾也該換換了,換成親王的牌匾。

李沐也一下子從貝勒側福晉變成親王側福晉,內務府送來的冠服也到了。

根據禮法制度,親王側福晉的冠服儀制堪比郡王嫡福晉,依次往下看也是一樣的道理,郡王側福晉的冠服儀制也是堪比貝勒嫡福晉的。

換而言之,李沐也是相當於郡王嫡福晉的身份地位了,只是李沐不大在意這個冠服什麽的,反正都是為人側福晉,她又不出去見外人,這身份變化對她來說變化不大。

但是在外人眼中可不這麽想了,李沐娘家的那幾個兄弟更是將彭氏視作親生額娘,兩個兄弟更是恨不得將自己名字就記在彭氏名下,好歹也是嫡出子,跟側福晉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將來側福晉要幫扶也是先幫扶自己嫡親的兄弟。

這話傳到李沐耳中時,李沐已經是無話可說,罷了,反正今後她又不接觸娘家,也不打算扶持娘家,若是額娘能因此被那兩個兄弟孝順,也不失為一件妙事,反正額娘過得好就行,阿瑪那邊她著實不太在乎。

而後院的變化更為奇妙,親王側福晉的身份好似讓後院那些格格意識到什麽似的,在請安時,即便隔得老遠,李沐仍能看見李氏忿忿不平的眼神,還有耿氏,都不光接觸福晉了,還時不時過來跟她談論剛進門時的姐妹情。

而宋氏則是見她一回就躲她一次,生怕曾經得罪過她的事被重新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