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和悄然變涼的天氣一樣, 朝堂上的風向開始轉變。

登基時端方溫厚的新帝,最近整日耷拉著臉,比起聽政, 更像是用一雙陰惻惻的眼睛審視仇敵。

高壓之下,眾臣皆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觸了對方的黴頭,牽連到自己。

但饒是如此, 每日早朝也總有那麽幾位臣子會被拎出來訓斥,今天更是見了血:新晉的兵部侍郎, 直接被丟下來的硯台磕破頭,染紅半邊臉。

理由很簡單, 陸停雲歸京後, 北韃蠢蠢欲動, 於十天前發動數場小型突襲, 燒殺搶掠, 來去如風,叫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要知道,以往陸停雲在時, 無論前線再如何交鋒, 都不會殃及平民, 這幾乎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鐵律。

因為陸停雲敢孤軍深入、窮追不舍,雷霆般千倍百倍地償還回去。

北韃生在馬背上, 最擅遊擊,燕州城,說到底只是一座城池而已, 面積有限,護不住邊境沿線的所有子民, 但陸停雲的威名可以。

繼任的守將顯然沒這個能力。

眼下最好的辦法,是將陸停雲調回燕州,盡管對方傷了身子,無法再提槍征戰,卻能安撫人心,堵住悠悠之口。

可兵部侍郎額頭的傷,已然證明了陛下的態度。

明面上,眾臣自是順應景燁心意,紛紛另想主意,私下裏則暗暗犯嘀咕,懷疑新帝的腦子出了問題。

——放著最省力的人選不用,偏要舍近求遠,一個無兵無權的陸停雲,怎就將對方嚇成了這樣?

難道民間盛傳的冤魂索命竟是實情?

唯有景燁自己清楚,再過兩月,北韃首領會急病暴斃,到時其內部政權更叠,自然沒精力騷擾大靖,反而會送上可乘之機。

既是注定的勝局,他何必要為此放虎歸山?

至於那些一夕成為俘虜流民的百姓,從始至終都沒被景燁放在心裏,有舍才有得,他要讓整個北境知道,如今的陸停雲,早不再是那個救人於水火的鎮安大將軍,往後能庇佑北境萬民的,唯有皇權。

想活命,唯有跪拜他景燁。

夜夜噩夢又如何,現實中,所有人還不是要俯首稱臣,沒膽子頂嘴一句。

然而景燁卻忘了,古往今來,朝臣能容忍昏君,是因為昏庸者容易操控,方便替自己謀取利益;

但他們卻難以容忍暴君,因為暴烈者喜怒無常,時刻會危及自身性命。

負傷告假的兵部侍郎便是引沸油鍋的那一點火星。

九月初九,祈求長壽的重陽節,昏迷半月的兵部侍郎重傷不治,死在家中。

同夜,雍州地動,震塌了皇陵。

常言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時間人心惶惶,哪怕禁軍日日巡邏,仍抵不住京中非議。

當今陛下卻並未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咬定皇陵塌陷是人禍,於金鑾殿上大發雷霆,接連抓了幾個大臣下獄。

收到這個消息時,宋岫正在打理院子裏的葡萄藤,後頭跟著排黃澄澄的小雞,遠遠瞧去,著實是道新奇風景。

霍野怕他曬,亦步亦趨地撐著把傘跟在他身側。

其余仆從則見怪不怪:都說每逢休戰,邊關將士需得和百姓一起耕種,囤積糧草,現在看來半點不假,青年住進別院這一個月,養雞喂兔,下河摸魚,只差沒劃出一塊地來開荒,栽些稻米蔬菜,自給自足。

活脫脫副解甲歸田的架勢。

而皇上似乎也把對方徹底拋在了腦後,遲遲未召人歸京,久而久之,侍衛仆從們難免懈怠。

殊不知院內兩人此刻聊的話題,危險得足以被株連九族。

“他很矛盾,”精準掌握外界動向,霍野道,“數次召法華寺住持進宮解夢,偏偏又篤定皇陵塌陷是人禍。”

他自認手腳幹凈,實在不知哪裏露了行蹤。

宋岫:……怎麽說,畢竟景燁重生過一回,在對方上輩子的記憶裏,雍州從未生亂。

所以只能是人禍。

可這番內情,宋岫沒法和霍野講明,便道:“無妨,重要的是百姓相信。”

兵部侍郎為民請命,卻被景燁打破頭顱喪命的事跡,早已在林相的運作下,傳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景燁越是不承認自己有錯,就越是如逆水行舟,大肆捉拿可疑官員調查的舉動,更似火上澆油。

因為在霍野的刻意引導下,景燁所抓之人,皆是林相一派,落到外界眼中,這無疑是帝王借題發揮、排除異己的慣用招數。

先是將軍府,再是丞相府。

下一個又會是哪家?

現今的朝堂,正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僅需再多一個有分量的砝碼,便能讓一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順手摘了顆葡萄用帕子擦凈,宋岫放進口中,立刻被酸得皺起眉頭。

不過他還是堅強地把話說完,“再過十天,景燁的生辰就到了。”

百官來賀,正適合搞個大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