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他怎麽次次滿分第一?

在劉備看來,什麽沐浴王化,什麽仰慕天朝,那都是表象,說出來給不懂行的人聽的好聽的話,用來騙騙大家,哄哄大家。

所謂的沐浴王化,真正的目的,應該是讓能成為領土的地方成為領土,太過遙遠無法成為領土的地方,就可以退而求其次,變成商品傾銷地,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經濟殖民地。

沐浴王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可惜在儒家越發僵化的話語權環境之下,不知何時開始,沐浴王化成為了目的,而非手段,一切的進展到了沐浴王化這個階段就戛然而止,不繼續進行下去了。

這是不行的。

沐浴王化是一套組合拳,正確使用方式是用拳頭讓對方知道我很牛逼,把無法直接控制的對方打個半死,打到服服帖帖,然後把自己的“王化基因”強行注入對方體內,事實強行改造。

在劉備看來,漢帝國力所能及的地方,帝國極壁之內,那就是漢土,帝國極壁之外,漢帝國鞭長莫及的地方,那就變成商品傾銷地。

向他們注入“王化基因”,培養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和日常觀念,灌輸給他們【漢帝國出產必屬精品】【本地出產就是糙】的觀念,利用漢帝國的優勢文明,對當地進行文明和技術的雙重打擊。

毀掉對方的文明,只留下肉體,使之變成自己的形狀。

如此,使當地居民在經濟上離不開漢帝國,在文化上仰慕漢帝國,最終在精神上向往漢帝國,成為漢帝國的編外臣民。

這套王化章程的最高體現,就是對方子民不享有任何漢帝國公民的權利,卻可以主動為了漢帝國的事業而付出。

簡稱——自帶狗糧。

如此,便算是構建了強大的帝國護城河,以後就算是崩塌,也是護城河先崩塌,帝國本土還有極大的緩沖余地,任何人都別想輕輕松松肢解帝國勢力。

等漢帝國把自己營造成如此這般的強悍勢力之後,以當前這個時代的交通速度和訊息傳播速度,估計就算崩塌,沒個一千年也是崩塌不完全的。

甚至於這份深遠的影響力將持續到永久,永久都無法被徹底拔除,將對整個人類的歷史都產生無法磨滅的影響。

大多數考生所說的,都是表象,都是粗淺的理解,並沒有誰能夠深入觸及到之所以能夠誕生出這些表象的深層次原因。

當然了,劉備也沒有指望他們能看得出來這些,因為這種國家級別的大戰略,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接觸、理解的。

相比之下,諸葛亮能夠想到經濟層面和軍事層面,已經是政治嗅覺靈敏的重要體現了。

而在這麽多份考卷之中,比較讓劉備欣賞的,是陸議和劉巴的考卷。

這兩人一人側重於軍事層面,一人側重於經濟層面。

陸議在遼州、西域和交州的策論回答中,側重於軍事,對這三地的軍事意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朝廷開拓這三地,在極大的程度上緩解了未來這三地可能出現震動中原的戰事的可能,提前解決了後人可能遇到的麻煩,功在當代,立在千秋。

然後他在交州篇的末尾還提出了對益州南部的一些想法,認為朝廷遲早要對益州南部動手,在交州的作戰或許可以為在益州南部的作戰提前摸索一些東西出來。

對此,劉備是比較認可的。

而劉巴,則主要把目光放在了經濟層面,對交州日南郡目前逐漸開始繁榮起來的商貿進行了論述,認為這是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舉措,漢帝國本身物產豐富,但是內部並不能完全消化掉,應該向域外之國出售,賺取錢財。

他還認為漢帝國應該進一步向域外國家出動商貿隊伍,大規模傾銷商品,換回錢財、香料等等特殊的物產,打通漢帝國和這些國家的聯系,可以讓漢帝國受益無窮。

對於西域,他的看法也主要是經濟層面的,他覺得軍事層面的壓力隨著鮮卑人的進一步逃跑,已經不是問題了,漢帝國的軍隊是無敵的,不需要過多的關注,接下來把注意力放在經濟層面就對了。

也因此,劉巴對遼州的看法不太好,認為遼州那邊沒什麽經濟潛力,硬是要說的話,似乎也只有一個域外島國,叫做倭國的存在,那裏似乎還有點人,可以探索看看,如果什麽都沒有的話,遼州就真的只是一塊苦寒之地了。

另外,劉巴還認為北疆寒冷,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和種植,所以越往北,應該越是物產匱乏、國家貧窮,沒什麽好開拓的,所以漢帝國的主要行動力應該放在南邊,主力向南開拓,尋找更多肥沃的土地和富裕的域外之國。

可以說這兩人各有各的側重點,各自也有講到點子上的內容,這讓劉備很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