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說一不二的軍事強人

對自己人下刀子在這個時代多少是有點人憎狗嫌的行為,不是什麽人都有為了公理而向自己人下刀子的膽氣的。

大將軍府內的屬吏們有人考慮到了這一點,擔心引起內部紛爭,讓局勢變得不平穩,所以就提出了用官奴替代私奴前往並州填補民戶缺失的方案。

大將軍從事中郎張昭站起來,向劉備進言。

“釋奴確實是好事,但是若操作的過於急切,沒有穩妥的方案,恐怕會引起地方動亂,眼下天下剛剛平穩不久,正是大將軍廣播仁德於四海的重要時刻。

因此,是否先用官奴作為替代前往並州開荒要好一些呢?此前對今文學派的清算與打擊,使朝廷收獲了一大批官奴,這些官奴大部分都在雒陽無所事事,是不是派到並州會好一些呢?”

平心而論,張昭說的話也是大道理,沒錯。

天下剛剛平定沒多久,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停止折騰,休整幾年,也是理所當然。

而且此前古文學派對今文學派的清算使得雒陽朝廷獲得了二十多萬身份各異的罪人,全被按照慣例打為朝廷官奴用來承擔諸多工作事項。

不過因為人數太多,所以安置上還有些麻煩,朝廷到底沒有那麽多的事情需要用到那麽多的人去做,很多官奴都閑著沒事兒幹,都在那兒吃幹飯,這一點多少有點不合適。

張昭提出這個看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劉備也緩緩點頭。

“這是一個方向,這些官奴確實留在雒陽沒什麽大用,能去並州開荒也算是贖罪,不過他們大部分人都不無辜,是真正的罪人,他們成為官奴是為了贖罪。

他們不配為民戶,不配在並州繁衍生息,他們只能做粗重的活計,真正的農業生產還是要民戶去做,所以,釋奴令還是要發布下去,對並州、三輔和三河之地,以及弘農郡的釋奴令還是要執行的。”

張昭略有些猶豫,猶豫了一會兒,還是開口了。

“大將軍,這樣一來,地方上恐多有議論,而且並州剛剛光復,就要進行限奴政策,那些擁兵自重之人又會如何看待此事呢?若是操作不好,恐在三河三輔之地引起動亂,那對大將軍的威望損傷很大啊。”

劉備笑了笑。

“子布,你的考量我清楚,但正因為如此,我才要在三河三輔之地和並州執行限奴政策,要是在這些地方都能推動下去,最終解決奴隸太多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大漢的奴隸還是太多了,擁有奴隸的人也太多了,這不合適,這會嚴重損害朝廷的稅收,這是弊政,怎麽能熟視無睹呢?子布,你看不明白嗎?”

張昭無言以對。

劉備的威望使得他雖然有所猶豫,但是不知道該怎麽反駁。

很多人都意識到了,現在很多政策能否成功,主要就是看這個政策是不是劉備推行下去的。

劉備推動的政策,基本上都能成為朝廷的政策,地方上怎麽執行不說,至少在朝廷決策的時候,沒人能否決他的提議。

這是正兒八經用戰功說話的猛人,任何人和他對上,都要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那個本事。

東漢帝國很久很久沒有出現過一個能夠說一不二的軍事強人了,或者說,東漢帝國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那麽能說一不二的軍事強人。

就算是開國皇帝劉秀,那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一起推上皇位的,他本身並不算強有力的軍事強人,大家感慨他的氣運,卻沒有誰真正的服他。

劉秀自己估計也是如此看待自己的,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建國以後大力推動讖緯之術,以此確立自己的統治合法性。

東漢帝國的後續歷代皇帝和外戚之中也沒有出現過強有力的軍事強人。

所以說,東漢帝國從未經歷過軍事強人主導一切的時代。

他們習慣了互相協商妥協來解決問題,遇事主打一個中庸平和,能不動手就不動手。

而劉備這個軍事強人的出現給他們帶來的感官是新穎而刺激的。

之前是他自己打遍天下無敵手,現在隨便放出去幾個部下,也能把曾經襲擾邊境的鮮卑人烏桓人摁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當年河東危機整的雒陽朝廷如此狼狽,今文學派為此喪失了影響朝廷的影響力,還付出了多少大將、士兵的生命。

但是現在劉備出手,只是兩道命令,張燕和於扶羅就乖乖配合他把內部不聽話的勢力幹掉了,然後乖乖跟著一起北伐。

多少人無能為力的並州,他一出手,幾個月的功夫就解決掉了。

天下人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了【國內國外已經沒有哪一支軍事集團能夠在軍事上勝過劉備】這個事實。

所以在相當多的問題上,他們將不得不按照劉備的意願去辦理,哪怕這個事情本身並沒有對他們有太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