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世俗化的政治道路(第2/2頁)

而這個最初的執行,就從太學裏面開始執行。

古文學派為了全面清除今文學派的印記,那是不遺余力的,把各種今文學派相關的經書著作全部從太學裏面搬走,把古文學派的學術專著全都請進了太學。

從此以後太學內的教學內容就和今文經典沒有任何關系了,大家都是古文學派的好弟子。

而這些被搬離太學的今文學派相關的東西被劉備全部笑納,劉備把這些東西也都給搬到了雒陽城外的小院兒裏,交給雕刻師傅們雕刻復制,準備留下備份,用以儲存。

誰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會不會在今後的歲月裏消失不見,但是作為曾經存在過的文明的印記,劉備希望這些東西可以留給後人,讓後人知道文明的印記,知道文明是如何一步一步演變的。

今文學派的博士們全部都被解職,相關弟子高足也都被趕走,失去了繼續留在太學內的資格,古文學派各大家族在劉備和盧植的主持下,選拔出了屬於他們的五經博士。

然後,所有太學內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追求選擇博士追隨,學習古文經典,拋棄掉之前今文經典的東西,全面擁抱新時代。

接著,劉備又傳達了一個命令,傳令大漢十三州各州長官,在州治所辦理州學,用以招納各州有志進學的學子。

太學方面會選派優秀的經師前往各州州學展開教學,然後每三年一次選拔,優秀者可以被選拔進入太學展開進一步學習,再經過三年的學習之後,於太學內部展開選拔。

選拔所依據的教材與考試所出的題目全部都是古文經典相關,與今文經典沒有任何關系。

劉備的意思是用這個方式盡快從地方上清除幹凈今文學派的影響,讓人們都知道學習古文經典的好處,從而主動拋棄今文經典,把今文經學派的根都給刨掉。

只在雒陽搞是不行的,在地方上也要搞,以免地方上還有一些今文學派的余孽繼續搞事情。

他的這個建議在嘉德殿會議上得到了認可,大家一致認同大漢十三州的長官都需要在州治所辦理州學,吸納全州的優秀學子進入州學學習,然後由雒陽太學親自派遣優秀的古文經師前往教學,以此把控教育系統,確保大漢學術思想的“純凈”。

很多人其實對於辦理教育這個事情是沒什麽太大興趣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學派的利益,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他們就變得非常支持這個事情了。

與此同時,在劉備的建議下,雒陽朝廷再一次向鄭玄發布了“返聘”的命令,希望鄭玄可以響應大家的需求,重返雒陽太學,成為太學祭酒,專門負責太學的教育建設工作。

人事安排的差不多了,劉備又宣布要擴建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