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人力猶有竟時(第2/2頁)

“這樣啊……”

“所以,要在朝堂決勝負,用政治手段攻擊劉玄德,而不是用軍隊決勝負。”

“那如果他把軍隊開到朝堂上和咱們決勝負呢?不是沒有這種可能,自古以來死在朝堂上的人也不是少數吧?”

張喜看著桓典。

桓典也看著張喜。

“人力猶有竟時,咱們已經竭盡全力,如果最後失敗,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不是嗎?”

“這樣啊……”

兩人也算是認清了他們手上的牌和他們能做的事情,同時意識到劉備優勢太大的事實,並且也知道他們可能會面臨的最差結局。

所以他們展開了最後的行動。

行動的落腳點就是被押運到雒陽議論罪行的公孫瓚。

對公孫瓚,就算是劉備派系的人也沒有為他說什麽好話,反而紛紛惱怒於公孫瓚不聽命令擅自動兵以至於幽州崩壞的局面,害得劉備還要親自出兵北上去收拾爛攤子。

盡管公孫瓚被押運離開的時候,他的親信部下關靖一路相隨,到了雒陽之後也趕快找到盧植希望為公孫瓚求情,但是盧植對這件事情表示無能為力。

說穿了,不是什麽人都是劉備,值得盧植為他投入那麽大的精力的。

盧植和公孫瓚之間缺少師生之間的情誼和來往,缺少正兒八經的相處和相互幫助。

公孫瓚掛著一個盧氏門生的名義,卻不曾接受過盧植哪怕一次的面對面教育,也基本上沒有和盧植見過面,盧植甚至都不太認識他。

要不是他出任涿縣縣令並且和劉備關系不錯,盧植都不會認這個門生。

更別說這一次公孫瓚不聽命令擅自出兵以至於大敗,逼得劉備快速出兵北上收拾殘局,一年之內兩次親自出兵征戰,心疼弟子的盧植對公孫瓚更沒有任何好感。

盧植甚至是討厭公孫瓚的。

於是盧植拒絕了關靖的求情。

“國家自有法度,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你們這些做部下的難道就不會勸誡上官不要做違背命令的事情嗎?朝廷明令他不要進兵,他卻違背命令,以至於幽州幾近崩潰,你說,我怎麽為他求情?”

盧植的理由非常充分,關靖無話可說,只能流淚叩首,請求盧植開恩。

他希望盧植以左氏春秋閥閱名門之主的身份援引左氏春秋中的案例,在春秋決獄的過程中拉一把公孫瓚,別讓他死就成。

盧植想了想,略有些猶豫,但是最終沒有答應。

“若他沒有不聽命令,就算被袁紹打敗了,我也會為他求情,保他一命,但是他自己犯了錯,害得幽州多少人命喪黃泉,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關長史,你說,我如果這樣做,於心何安?”

關靖終於絕望了,除了哭泣之外,什麽事情都做不了。

盧植感慨於關靖的忠誠,卻不打算為此而做出任何事情,公孫瓚在雒陽城內也沒有任何根基勢力,無人幫他奔走,於是在議論公孫瓚的罪行的時候,無人為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