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如此千錘百煉的大好肉體啊!(第4/5頁)

在關西地區,他已經擁有了無可比擬的影響力,但是在關東地區,他還缺少這種影響力。

他需要一些有影響力的家族成為他的權力觸角,為他增強影響力,以應對雒陽大變局之後關東地區可能發生的諸多變化。

他自己也清楚,真正有影響力的大家族的嫡出女子,一般不會為人妾室,除非是皇帝,或者某些地位特殊的宗王。

這些家族也是需要顏面的,也是會顧及自身的社會處境和社會輿論,所以哪怕是貴為驃騎將軍,那些出自大家族的部下們依然沒有行動。

似乎是劉備自律的表現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讓他們感覺自己有充足的余裕可以繼續等待劉備地位更高的時候。

這種態度很早就為劉備所察覺。

中平三年、四年的時候,劉備也覺得這樣不錯,因為他也有很多時間可以謀劃,可以積累,大家心照不宣,我為你們考慮,你們為我效忠,挺好。

但是現在是中平五年的下半年了,時間已經沒有那麽多了,劉宏快死了,雒陽已經快成晉西北了,劉備都成為驃騎將軍、兩地軍事主宰了,他們還沒有行動。

我的地位還不夠高?

還是說你們在等著我成為皇帝?

要我成為皇帝你們才會真正的效忠於我?

你們現在對我是真的忠誠嗎?

劉備不是神,他只是一個優秀的人,他也會有擔憂、恐懼的情緒。

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龐大的壓力之下,劉備感覺到了一絲不安,但是這種事情他不能、也不願意自己親口提出來。

不要有什麽顧慮,主動提出請求,才是忠誠和服從。

我親口提出來,算什麽?

現在想想,他認為如果部下們足夠忠誠的話,應該早就把聯姻這件事情貫徹到底了。

他們就不該有顧慮,不該考慮那麽多,中平三年、四年的時候就應該那樣做了,而不是等著,等到中平五年下半年,等到劉備從左將軍變成驃騎將軍,還在等!

劉備心中長期積累的壓力、欲望和不滿,在龔氏向他提出請求的時候,驟然爆發了。

也就是在龔氏向他提出請求的那一刻,劉備意識到,打破僵局的機會來了。

他已經做得足夠優秀了。

他已經表現得足夠克制了。

作為一個實質上的君主,他表現的已經超越了整個時代的全部對手,他考慮了很多,也忍耐了很多。

距離最後的大決戰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他的部下們、與他走得很近的人們越是觀望,越是等待,越是顧忌,在劉備看來,就代表他們還有所保留。

如果他們是忠誠的,就應該立刻、全方位的,和劉備走在一起。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他們越是有所保留,就越證明了這種不忠誠的屬性是存在的。

眼下看不出來什麽,但是在關鍵時刻,這或許會成為一些不可預知的危險的誘因。

這種誘因,在當下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劉備還沒有徹底站在台前成為主力選手。

但是一旦劉備入主雒陽,成為雒陽的主導者、面對比現在復雜十倍不止的局勢之後,甚至面對大量危險的軍事因素的時候,這種危險的誘因就會無限度的放大,成為真正的危險。

天下至高權力的爭霸戰,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分神,劉備需要一群義無反顧為他沖鋒陷陣的死忠。

主導雒陽之後的真正的頂級政治資源,也只能給予那些義無反顧為他沖鋒陷陣的真正的死忠。

這是合理的交換。

所以,對龔氏姐妹的接納,是一次正式的宣告,是一種溫和的警告,也是一場無形的博弈。

利益,他給的夠多了,基本上可以給的都給了,忍耐,他也忍耐的夠多了,至今為止只有一妻一妾。

現在,該部下們主動付出了。

不能總是我一個人付出吧?

你們,尤其是你們的家族,從我這裏得到的太多,而給我的,還遠遠不夠。

這不公平!

交出你們的嫡女,成為我的妾室,然後,為我沖鋒陷陣,最後,才能得到你們想要的!

這才叫公平!

劉備希望通過這場博弈,逼那些正在觀望的家夥們一把。

他期待著不管是荀氏,還是其他的部下們,那些有資格和他聯姻的家族們,都會放棄原有的顧慮,突破世俗的眼光,盡快與他達成聯姻,全方位徹底的綁定在一起,成為他爭奪天下權力的鐵杆助力。

能突破這一點,才會成為他心裏真正的屬於他的【忠臣】,才能在未來的新秩序之中擁有一席之地,搖擺者,是沒有那樣的一席之地的。

現在,他渴望著和他的部下們聯姻,結成全方位無死角的鐵杆聯盟——尤其是荀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