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張飛的改變(第2/2頁)

張飛為此感到激動,更加努力的學習,漸漸改掉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壞毛病,有了長進。

遇事不再沖動粗暴、而是能沉下心來思考問題就是他最大的改變。

沉著,冷靜,認真,思考。

這八字真言被張飛寫了下來,掛在床頭,每天起床讀一遍,每天睡前讀一遍,以加深記憶。

也因為身居郡守之位,知曉自己的職責,所以他主動學習劉備對屬下的做法,對屬下嚴格要求的同時,也施以恩德。

部下犯錯,他絕不姑息,嚴格按照劉備定下的規矩懲罰部下,以儆效尤。

在部下立功之後,他不吝賞賜,哪怕只是微末的功勞,他也會寫下來提交到州府,向州府請賞,絕不讓任何一個部下的付出白費。

因此,隴西郡內部對張飛的評價不斷提高,他的部下們都稱贊張飛粗中有細,賞罰分明,是個非常優秀的郡守。

此番作戰,張飛雖然不能力敵取勝,但是士兵的士氣一直都很好的保持住了,部下和士兵願意效命,願意和張飛一同戰鬥,所以張飛堅守城池的行動是成功的。

羌人缺少攻城能力,被張飛牽制住了主力,進攻不順,士氣低落,雖然人多,一直不能取勝。

於是張飛成功堅持到了劉備率領援軍抵達的時候,一直沒讓羌人越雷池一步。

中平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劉備領兵抵達臨洮縣外圍,與羌人聯軍遭遇,先鋒龐德率領突騎與羌人騎兵作戰,取得小勝,然後更加接近臨洮縣城,城內守軍發現漢軍援軍抵達,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羌人聯軍的三名首領見狀,感到非常的擔憂。

他們忽然感覺他們面對的敵人好像和過去不一樣了。

之前的隴西郡人雖然也挺能打,但是並沒有這樣能打,幾千人面對他們兩萬多人的聯軍,愣是扛住了,沒讓他們進一步推進到隴西郡腹地。

現在漢人的援軍還到了。

這種情況使得他們內部產生了動搖。

白馬羌首領繁達就對這個事情很是擔憂。

“幾千漢軍我們都無法奈何,更何況現在漢人的援軍到了,繼續打下去,我們能打贏嗎?我聽說劉備非常能打啊!

他的軍隊很強,曾經打敗過鮮卑人,不是什麽好對付的人,我們本來只是想搶一波就走,現在打成這個樣子,並不是我想看到的事情啊!”

參狼羌首領須合鐸也覺得自己好像做了錯事。

“之前沒想到漢人居然變得那麽能打,現在他們的援軍到了,繼續打下去,恐怕不是明智的選擇,我們或許應該撤退了,否則我怕會有別的變故。”

主導此事的先零羌首領持葛感到不安。

他可不能讓這兩個家夥見勢不妙拔腿就跑,大家好不容易達成協議,一起撈點好處,現在人死了不少,好處沒撈到,隊伍就要散了?

那他麾下的這些人不要把他給搞死?

本來就是先零羌經過之前的失敗之後生存艱難,所以需要搶一些東西好度過這個寒冬,持葛本身也需要一場軍事勝利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以免自己的統治地位被那些漸漸不怎麽願意聽話的小弟們給動搖了。

現在這場行動搞得不上不下的,持葛心裏也是直打鼓。

他只能盡力勸說。

“我們和漢人又不是第一次交手,之前漢人還被我們打得沒有還手的力量,我們沒理由怕他們,今年冬天那麽冷,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若想少死一些人,不搶,還能怎麽辦?

我聽說劉備在隴西有好多農莊,裏頭的漢人農戶生產了很多糧食,我們把那些糧食都給搶來,這個冬天就能熬過去了,等到來年開春,豈不是大有作為?現在又為什麽要退縮呢?”

繁達和須合鐸互相看了看對方,多少也有些猶豫。

他們聽說過劉備的威名,知道劉備很能打,這是事實。

但是生存的需求的確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生存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並不想和劉備這樣的猛人正面對抗,但是他們總不能讓部族的人餓死太多,不是嗎?

於是他們最終還是決定硬著頭皮把這場仗打下去,搶到可以度過這個冬天的糧食,把肚子喂飽,再去考慮其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