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他和袁隗從來就不是一路人(第2/2頁)

只要劉備不謀反,他們就不能在大政方針上和劉備作對,就算只是口頭追隨,也要喊一嗓子表示支持,否則就是天大的政治不正確,會被拋棄,下場淒慘。

閥閱家族群體當中的高下之分就是由此展開的。

有些家族只有門生,因為自身官職低微,政治勢力很小,沒辦法培植故吏群體,不能使他們成為家族的政治力量,所以家族聲名不顯,弟子群體也局限在百人之列。

而類似袁氏這種家族,不僅能擁有千人以上的門生,還因為官運亨通,故吏遍天下,政治勢力極大,在閥閱家族當中,也是響當當的領頭羊。

雖然說閥閱家族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學術平等的,但是就算在平等之中,這些血統怪也能給你用各種形式折騰出不平等,想方設法分個高低。

劉備現在已經在事實上具備了和袁氏掰腕子的能力,不管是官職,還是學術身份,他和袁隗都能算是持平的。

硬是要說有點什麽不一樣的,也只能算劉備沒有一個做三公的爹,可是真要往上追溯,劉備的先祖還是皇帝呢,你老袁家先祖有皇帝嗎?

所以袁隗帶著一臉莫名的表情離開盧植府上的時候,劉備看到了,但是什麽也沒說。

他和袁隗從來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在特殊的時期為了某些目的恰巧走在了一起過。

而現在,隨著楊賜死去、鄭玄離場、河東郡危機和並州混亂的難以解決,今古文之爭已經在事實上進入了僵持階段。

天下大勢的轉變,毫無疑問的影響到了雒陽朝廷的主流思想,今古文雙方激情對攻的爆點環節已經過去了。

除非天下間的軍事動亂與危機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平定,今古文之爭想要再回到之前的主流狀態,是不太可能了。

今文學派現在是毫無疑問的低谷期,剛扶植起來的軍事代理人皇甫嵩正在面臨被殺的危機,且基本上確定是寄了,對於這種情況,今文學派是政治軍事兩失敗,短期內不可能振奮。

今文學派也因為鄭玄的離去而進入到了盧植主導的時代,但是袁氏並不服從盧植,雙方遲早會產生正面沖突。

雒陽未來的局勢,很可能會從古文學派與今文學派對立轉變為某兩個新的政治集團的對立,盧植和袁隗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於直接對立。

到那個時候,袁氏必然是劉備的敵人。

但是不管怎麽說,他在涼州的規劃都是他立於不敗之地的依仗。

只要他繼續在涼州完成自己的規劃,等到劉宏生命的終結時刻,就是大戲開場的時刻。

他要回去了,他要回到涼州,回到自己的舞台,繼續夯實自己的基礎,全方位增強自己的勢力。

劉備在雒陽又待了四天,陪伴一下母親和孩子,見了見老丈人和老丈母娘。

期間,他抽了一個空,拜訪了一下馬日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