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推薦盧植做冀州刺史?(第2/2頁)

當前,大漢是沒有州牧的,因為州牧職權太重,朝廷也不會輕易設立州牧,以防州牧手握大權尾大不掉,過去就算是有,也是出事的時候設立,事畢即撤,不給州牧紮根地方的機會。

可以說州牧是一個非常要害的職位。

有雄心壯志的可以在這裏做出一番事業。

有貪腐之心的可以在這裏撈油水撈個痛快。

單純只是想讓那些桀驁不馴的郡太守俯首的,也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而且這樣的職位一旦完美完成任務、度過了任期,回到中央以後必然會進入頂層圈子裏,成為三公九卿當中的某個實權職位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可能扭轉。

所以這樣做,在楊賜看來有點類似於飲鴆止渴,就算成功,也不過是延後了盧植成為三公的時間,反而還增加了盧植登位三公的正當性。

在楊賜看來,立下這個功勞之後,盧植成為三公已經時機成熟,屬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們的阻擋,意義並不大。

但是楊彪並不這樣認為。

“如果眼下就讓盧植乘著大勝之威登位三公,對於父親來說,就算他只是司空,難道是好事嗎?父親已經做好了同時面對兩個古文學派三公的準備了嗎?我私下為父親感到十分擔憂啊!”

楊賜閉口不言。

楊彪繼續勸說。

“只要不讓盧植回雒陽擔任三公,哪怕只是暫時維持當前的局面,我們都還有喘息之機,可以稍作調整,運作一番,可要讓盧植現在就成功返回雒陽升任三公,咱們的根基可要被動搖了啊。

當前,《左氏春秋》已經取代了《公羊春秋》,下一步,古文學派必然會全力以赴推動《周官禮》取代《儀禮》,若真讓他們兩個三公上位,聯手推動此事,父親,真的可以嗎?”

楊彪越說,楊賜的面色越加嚴峻。

他知道楊彪所說的,並非是危言聳聽,必然是古文學派下一步的政治目標。

一旦讓他們成功,今文學派將立刻陷入腦死亡的境地,無力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