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我的同志(第2/2頁)

高源拿著新出版的《彭子益古中醫學》來到了李潤玉墳前,將這本書放在了李潤玉的墓前,了卻了他的遺願。可惜的是,李潤玉並沒有看見這本書的出版。

2006年,新農合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普遍實行,提出了低層次,廣覆蓋的保障模式。自此農民有了醫療保障,鄉鎮衛生院開始走上坡路,個人繳費跟2003年一樣,都是10元錢。

2007年,做過赤腳醫生的新部長上任,開始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並且下發了《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從此,城鄉居民,城鎮職工都有了醫療保障。只是這一年,新農合個人繳費變成了20元,價格提高了。

高源他們村的集體經濟發展的很好,村集體有錢了,所以給每個村民補貼5元,困難戶補貼10元,所以他們村新農合參保率很快就超過了90%。

2008年,財政資金大量投向基層醫療機構,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建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要求每個縣必須建好一個縣醫院,每個鄉鎮必須有一個政府舉辦的衛生院,每個行政村必須有一個集體舉辦的衛生室。

村裏個體行醫的衛生室紛紛轉為集體舉辦,這些農村醫生,經歷了生產隊的赤腳醫生,個體戶的鄉村醫生,到現在成為了醫療系統裏的基層醫生,他們終於又拿上了工資,繳納了社保。

而原先賣掉的那些鄉鎮衛生院,也開始著手贖回。

新農合個人繳費漲至30元。

同年,沈叢雲辭世。

與他決裂多年的嚴寬嚴仁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沈叢雲死時,為他送行的人們擠滿了道路兩側和公墓山上,聲勢之浩大,極為罕見,還來了多家媒體拍攝和報道。高源也是後面才知道,是這對兄弟花錢雇的人。來送行的,無論大小,一律給二十塊錢的辛苦費。這些媒體,也都是他們花錢請的。

當然,這裏面有不少人是因為受過沈叢雲的恩惠,自願來的,可更多人是拿了錢來的,這一點讓高源心裏非常不舒服。

葬禮之後,沈叢雲的“二角爺爺”大名徹底響了。

張莊衛生院被贖回了,沈氏兄弟拿了錢就在隔壁建造了一個新的醫院,叫“沈氏傷科專門醫院”,沈叢雲的銅像立在大門口,成為了醫院的活招牌。隨著“二角爺爺”宣傳的擴大,沈氏兄弟的醫院生意做得非常紅火。

沈氏醫學,振興了。

父辭,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