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困難時期的出路

張莊衛生院,開會。

大家都有點蔫頭蔫腦的。

高源坐上了之前胡仁華的位置,大家看著這位新院長,不知道為啥,真的笑不出來。

高源看著大家愁眉苦臉的樣子,他說:“看來大家對我這個新上任的院長,不是很滿意啊,連個笑臉都不肯給了。”

大家都無奈地搖頭。

高源道:“我們家時代都是農民,小時候我爸就跟我說,種地的農民都是要靠天吃飯,風調雨順,當然最好。可碰上了水澇旱災,那這一年也得過。”

“舊社會時候,大搞封建迷信。一旦遇災,就求這個神,拜那個佛。但我爸從來不趕這個熱鬧,他只相信自己的雙手。越是遇到天災,他幹的就越是勤快,想盡一切辦法多留一口糧食下來。”

“我爸沒有文化,但他常說糧食是自己種出來的,不是老天爺開心賞下來的。肚子能不能吃飽,要看自己到底使了多少力。種地如此,行醫也是如此。”

不知不覺中,大家都被高源的話吸引住了。

高源道:“既然調整已經做了,我們就要接受。旱災來了,我們就要去更遠的地方挑水,而不是天天唉聲嘆氣等著餓死。我們公社有四萬多人,是個大社!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

“全社就我們這裏是有正經八百的醫生大夫,這天底下餓死誰,還能把醫生給餓死嗎?把醫生給餓死了,以後誰來看病?不要因為沒了工資就怨天尤人,咱們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樣可以吃飽飯!從前可以,現在更加可以!”

被高源這麽一說,大家心情莫名放松了很多。當然,這也跟高源積攢多年的信譽和名望有關系,他說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這些年許出去的承諾,也都一一兌現了,所以現在大家都很信服他。

楊秀英想了想,問:“之前是能吃商品糧的,可現在都要掛靠在生產隊了。農村現在都很困難,沒有余糧給我們,這怎麽辦?”

大家又看高源,這也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高源道:“第一,我相信吃農業糧的事情,只是暫時的,我相信很快就會改變。因為不止我們當地,全國農村都很困難,人員下放,農村是吃不消的,所以一定會改的。但是在改之前,我們怎麽度過這段時期,這是一個問題。”

其他人都點頭,認真聽高源講,其實在這一刻開始,高源就已經真正成為了高院長。因為除了醫術上的事情,連大家吃飯都歸他管了,大家也只聽他的了。

只是悲催了胡仁華,都來好幾年了,結果離開才半天,新院長就已經全面接管了,搞的好像他沒來過一樣。

高源接著道:“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點,我們衛生院現在還有七個醫護人員。全放在社裏,吃飯的壓力肯定很大,所以我打算調一部分人去霍鄉。”

“霍鄉?”大家一愣。

高源點頭道:“沒錯,第一,我們給霍鄉每個生產隊都培養了衛生員和接生員,改變了霍鄉沒有醫生大夫的歷史,所以霍鄉人民跟我們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是很紮實的。”

“第二,雖然他們有了衛生員和接生員,但迄今為止,他們都沒有真正能治大病難病重病的醫生。重病人要靠我每半個月進去一次才能得到治療,但這樣效率太低了,也很難保證後續治療效果。”

“尤其遇到急重症,那麻煩就大了,所以霍鄉很迫切需要好大夫坐診。這是我們互相需要的,就算霍鄉再困難,難不成集整個霍鄉的力量,還養活不了這兩三個大夫了?”

這話一出,大家惆悵的臉色瞬間緩和了很多。是啊,他們怎麽忘了霍鄉。他們已經多年沒管霍鄉的情況了,只有高源持續關心霍鄉情況,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這條好出路。

大家再看高源,不由身子都坐正了很多。

高源看了眾人一圈,他道:“去霍鄉的話,只能是趙煥章大夫帶隊了。”

“好。”趙煥章沒有廢話。

其他人也毫不意外,除了高源,就只有趙煥章醫術最好。

高源又看了過來,在李勝利和劉三全身上來回看了一下,說:“劉三全大夫一起去吧。”

“好。”劉三全趕緊答應。

這就算個添頭了,高源又看女同志那邊。

甘靜低著頭,摳著手指,已經去兩個中醫,她就不可能再去了。

高源又看向田園和楊秀英,稍稍有些猶豫。

楊秀英卻說:“我家在這邊呢。”

高源點點頭:“那田園一起跟著去吧,霍鄉也缺個會做手術的西醫大夫。”

“哦。”田園也答應了,這對她來說,是個好選擇。

高源道:“剩下的人就繼續在張莊吧,藥材的事情我會去跟齊主任說的,先賒欠,等秋收後一起結算,應該能談下來的。你們要有信心,你們是有技術的人,走到哪裏能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