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節 再度征服,實錘名家(第2/2頁)

馮紫英走了一大圈兒,進了昔日的怡紅院,和諸女坐下閑聊。

這裏已經正式更名為靜氣書齋,壁上只掛著馮紫英自己寫的一副字,雖然書法水準一般,但是勝在筆力雄健。

“每臨大事有靜氣”,也是取自曾國藩的名言,沈宜修和薛寶釵二女都是對馮紫英的“這句話”極為贊許,倒是黛玉覺得一般。

“相公這句話掛在書房裏倒也應景,不過之前相公也說,另外還寫了一句話是贈予咱們姐妹的,也該拿出來了吧?”黛玉四下打量著書齋中的種種,都是按照馮紫英喜好來的,和原來賈寶玉所在的怡紅院已經截然兩樣,完全找不到原來的格局了。

馮紫英幹咳一聲,瞪了黛玉一眼。

這丫頭那一日自己寫了“每臨大事有靜氣”這一句後就一直在說太過老氣橫秋,該是四十歲的人才有如此體悟,自己才二十出頭,該有一些不一樣的意境才是,非得要自己再寫一句出來,沈宜修和寶釵和其他諸女也都是在一旁起哄,弄得馮紫英沒有辦法,只能應承下來。

黛玉這文青性子,你若是不能拿出一首像樣的東西來,肯定會讓她大失所望,而馮紫英也不願意在林妹妹心目中墜了自己的印象。

可這詩詞之道不是你靠閉門造車就能憋得出來的,唐宋明幾代的詩詞絕句膾炙人口倒是多了去,馮紫英也能記得不少,但是問題是這大家夥兒都知道,姑娘們也一樣早就爛熟,自己想要剽竊也剽竊不了啊。

也是逼得馮紫英只能在明以後的羊身上去薅羊毛,還要符合黛玉這種文青的口味,那除了納蘭性德這頭羊,似乎也就沒有合適的了。

只可惜“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一句乃至後續的兩句都已經被馮紫英之前“勾引”沈宜修時候所用,所以搜腸刮肚,還得要應景才行。

“瑞祥,去把我那幅畫拿過來。”馮紫英清了清嗓子,準備裝逼。

既然要做,肯定就要做到最好。

瑞祥趕緊捧著畫進來了,如奉至寶一般,小心翼翼地獻上。

諸女見此情景,都是訝然,自家相公書法一般,至於說作畫,似乎能用炭筆畫,這一點黛玉她們都是知曉的,但是這瑞祥捧來的這幅畫明顯就是舊人所作,而且也非炭筆畫,明顯是一副宮廷山水仕女圖。

待到瑞祥將畫展開來,鋪設在桌案上,諸女都上前觀看。

沈宜修略微一看,便訝然道:“相公這幅畫應該是前明石銳所作吧?現在市面上石銳的畫作不算多,但是也能看得到,這一副算是精品了,意境很好,不過……”

“不過這和相公準備要做的詩句有何關系?”黛玉也蹙眉問道。

“哼,為夫的文才也是需要應景激發出來的,豈是尋常人一般信口而出,那未免太過粗糙。”馮紫英大模大樣地往書案後一坐,“玉釧兒,磨墨!”

玉釧兒趕緊將早已經準備好的筆墨硯拿上來,認真地替馮紫英磨墨潤筆。

諸女見馮紫英這般氣定神閑,也都大感好奇,都圍了上來。

都知道自家夫君不喜詩賦,雖然偶有絕才驚艷的名句出來,但都秘而不宣,便是沈薛林等人都得過馮紫英的“名句”,也都是珍藏在自己閨中,秘不示人,作為自己和夫君的小秘密,時不時獨處在家時,拿出來品味一番,別有一番滋味。

這兩年,馮紫英忙於朝務,已經少有這種要臨場發揮之舉了,而且是當做眾女的面來作詩,那肯定大不一般,都要看看自己夫君要拿出一首什麽樣的詞句來。

看這幅畫的意境,卻是前明宮廷畫家石銳之作,空山秋雨,夕陽晚照,一名仕女孤獨站在茅舍外,背向看著山景,幾分寂寥,似乎還帶著幾分牽掛和期盼,像是在等待著丈夫歸來。

馮紫英凝神運氣,略作思索,便在畫上揮毫,一氣呵成。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第一句出來眾人還覺得略顯淺白,但是第二句一出,便是沈宜修也覺得驚艷。

再聯想到丈夫給自己的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風格相近,一時間竟有些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