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大計”(第2/2頁)

“不是,他似乎是更忙於安排布置和謀劃,而非以往那種不斷地外出,你沒注意到回來這一個多月了,他只出去過幾趟,更多的還是別人從外邊來見他麽?”德爾格勒比布喜婭瑪拉觀察更仔細,“總感覺是在交待後事一般,……”

這個比喻不恰當,布喜婭瑪拉皺起眉頭,顯然不太樂意,看在德爾格勒眼中更是覺得頭疼,看樣子布喜婭瑪拉是動了真情。

這就麻煩了。

對這位堂妹的性子他太了解了,一旦動情,只怕就是不死不休,很難再有改變,但是馮紫英怎麽可能接受她?而她的身份又決定了她不可能留在漢地,給一個漢人為妾,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呃,我的意思是感覺他好像要離開永平府一般,……”

“不可能,按照他們漢人的規矩,他來永平府為官,一任起碼是三年,甚至可能幹滿兩任六年,……”布喜婭瑪拉有些不信。

“我知道,你說的是常態,但漢人那邊兒未必完全按照這種規矩,據說有功績顯著的,就能破格提拔。”德爾格勒搖頭,“你覺得以馮大人這一年表現,難道還能幹滿一任兩任?”

布喜婭瑪拉意動,看著德爾格勒:“德爾格勒,你想說什麽?”

“布喜婭瑪拉,我知道你的性子,如果你真的無法擺脫,那麽最好盡早去做個了斷,無論什麽結果,也勝過這樣拖沓不清,你也不該是這樣的風格。”

德爾格勒回視對方,鄭重其事地道。

布喜婭瑪拉目光如勾,看著德爾格勒,而德爾格勒也坦然,良久,布喜婭瑪拉才點點頭,又搖搖頭,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

布喜婭瑪拉到永平府衙門口時,明顯感覺到了情況和往日有些不一樣。

首先府衙的門外停滿了馬車,密密麻麻起碼有一二十輛,看樣子還有不少是來自盧龍以外的州縣,而且不少馬車做工考究精致,一看就不是什麽車行路租來的那種大路貨,而是豪門大戶按照自己喜好定制的上等貨。

再看那些挽馬雖然不能說神駿,但一看就知道經過長期馴養的健馬,行進穩當,性格溫和,是充當拉車挽馬的最好品種,這在草原上並不太多,而是需要雜交和長期馴養之後才能慢慢培育出來,在漢地倒是較為多見。

再看看出入府衙的官吏衙役們神色都要比往常嚴肅許多,進出步伐都更快一些,似乎都不太願意在門口逗留,在門外四周二三十丈內都有一些巡捕班頭們四處遊蕩,可又不像是預防刺客這樣的高度警戒,而且真要有刺客,這等巡捕班頭又能起得了什麽作用?

布喜婭瑪拉對府衙門房都很熟悉了,簡單問了一下才明白原來是京師對地方官員三年一度的考核,即所謂的“大計”開始了,今日吏部和都察院的官員已經抵達永平府,開始按照慣例進行考核審查了。

按照大周慣例,負責“大計”的官員只是在抵達之前見一面知府,然後便另置別院,單獨辦公,不受幹擾。

“大計”期間,府衙須得要為“大計”事務官員配備數名官吏,由他們在期間負責幫助聯系通知官吏、士紳、商賈和庶民,然後進行單獨或者集體的了解社情民意,這是其一。

然後就是察看各種簿冊,結合從六部掌握的各種數據資料來核對,當然只可能是粗略核對,針對一些疑點查探,這是第二。

再後就是逐一對官員進行單獨談話,上司對下屬的看法,下屬對上司的意見,同僚相互之間的評價,都會一一如實記錄,然後會審評估,做出判斷。

最後還有一個不確定的慣例就是根據“大計”小組自己的意見進行暗訪暗查,能不能達到目的效果,另說。

基本上“大計”的套路就是如此,也囊括了整個府衙的全部工作,只不過因為各地情況有異,各有側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