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意義非凡(第2/2頁)

“紫英,你看蕭尚書這篇文章……”

馮紫英親自擔任主編並無人有異議,這份刊物是他的創意,從構想到策劃再到付諸實施,都是他親自一手操辦,而其他所謂的責編都是最後才被拉進來,而真正開始操作都是看到了這幾篇文章和刊物本身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之後,才感興趣起來。

馮紫英也有意沒有設立副主編,而其他人都是責編,也就是許獬、侯恂等庶吉士和方有度、範景文等三甲進士也並無區別,當然理由也很充分,進士們現在在各部觀政,涉及面更寬泛,需要他們去接觸約稿。

“蕭尚書這篇文章談了刑部在地方衙門審理案件時的一些弊病,還是有些看點的,但其實他本意我們都清楚,是要把方叔上篇文章的一些批評指責做一個解釋,嗯,算是朝廷目前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難點吧,……”

一幹人就這樣坐在翰林院西廂的一間大廳裏,雙排交椅依次而坐,而馮紫英則當仁不讓的坐了上首。

上首另外一張座椅沒人,但拿馮紫英的話來說,這是留給黃侍郎的,雖然他不會來。

他作為翰林院侍讀學士兼掌院事,會負責監督這本《內參》的文章不得有違朝廷律例,但不會幹預具體的采編事務。

“……比如舉人做官之前的歷事時間太短,要求不嚴,考核松懈,導致審案時缺乏經驗和專業技能,……,比如知縣的俸祿過於微薄,在沒有其他收入和家庭資助情況下,知縣要聘請幕僚根本不現實,甚至只能是走一些違反朝廷律例的路子,這很危險,……”

一篇一篇的文章被拿了出來,先進行初選,然後再從進入了復選階段的十篇文章中篩選出來五篇。

沒錯,第二期的文章擴展了有些,而且也形成了新的欄目,除了第一期的《民生初探》、《舉案說法》、《軍情觀察》,還增添了兩個欄目,一個是《風憲警示》、一個是《域外奇譚》。

《風憲警示》是匿名文章,但實際上來源於都察院禦史楊鶴,寫的文章就是去年都察院在浙江開展的行動中的一些典型情況,馮紫英對這份文章倒是很感興趣,覺得這也許就是最早的廉政文章了。

《域外奇譚》這個欄目初創,首篇文章則是馮紫英親自執筆撰寫。

這以一種散文遊記的方式介紹了呂宋(蘇祿)的情況,談到了呂宋(蘇祿)的歷史淵源和明代聯系,介紹了呂宋的資源和出產——金礦、銀礦、香料、名貴木材、稻米和氣候等,甚至還介紹了呂宋的大周子民生活情況以及西夷人——佛郎機人在當地的統治情況。

以馮紫英的知識儲備其實是難以支撐起寫這樣一篇文章的,他只知道呂宋,也就是菲律賓的大致情況,但這要支撐起一片千字文章,難度太大。

但是他只需要稍稍向許獬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在三天之內,廣東會館就有人把相關的情況匯總送到了馮紫英案頭,而且甚至還帶來了紋銀一千兩的瑞豐號銀票,甚至沒有留下任何印記。

這一千兩銀子馮紫英當然不會收,他一度也考慮過將這筆銀子納入《內參》收支賬目,但是最終還是決定暫時不要考慮這方面的問題,畢竟目前輿論公信力還是需要維持,只有當印象固化到一定程度,才能考慮這些方面。

對馮紫英來說,《域外奇譚》才是目前最重要的,意義最大的,雖然就目前來說,很多人,也就是六部堂上官們,而這一期將會擴大規模,要送到六部各司郎中和宗人府、鴻臚寺、太仆寺、詹事府等。

這種規模的擴大還會隨著刊物的持續發行進一步擴大,逐漸延伸到四品官員。

而黃汝良和許獬等人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開海戰略很難在朝廷中獲得通過,一直僵持下去會是一種大概率事件,而得利的只會是那些已經淪為大走私商的部分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