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考試(第2/3頁)

‘而如今,我的香火神道體系,就是一塊大蛋糕,完全可以輔助科考改革推行。’

方銳看得明白:香火神靈體系、科考兩個策略,彼此可以相輔相成,前者需要後者人才,後者可借助前者施行。

“主上的意思,是進行嘉獎,對科考出身,以及有聲望的官員,許諾死後成為香火神靈?”

李曌鳳眸一眯:“如此,就讓科考有了巨大吸引,對官員也是一個震懾,生前受到朝廷管轄,死後也要受到轄制,更能讓官員心有敬畏,克制自己的欲望。”

“可以預見的,將來,南虞官場風氣必將為之一清。”

這自然是大好事。

並且,利誘大多數人倒戈,科考改革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紫霄閣之人不配合,也不妨事了。

“不錯。不過,此事暫且不要透露出去,選擇一個恰當時機是其一,另外,也是進行一次篩選。”

方銳忽而玩味一笑:“這次科考的試卷,就由我來出題吧!”

……

隨著科考日期臨近,建業城中,暗流湧動。

不少大臣仍打著扼殺科考的想法,以詭禍為由,奏折不斷。

當然,他們也知道,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第一屆科考勢在必行,但也無妨,只要不出現第二屆、第三屆,那便是勝利。

也有支持科考的臣子,不過,最近也在考題上與李曌鬧了分歧。

李曌突然宣布,不用繼續出題了,讓這些人下意識以為,李曌已經在以往試題中,選中了一份。

頓時,他們一陣慶祝,認為這是名教的勝利。

如此種種,時刻牽動著城中考生的心弦,不過,這些考生只是被影響下時代的一粒塵埃,暫時只能仰望那些大佬攪動風雲。

……

聽風樓,一間包房。

有三五書生匯聚。

其中之一,名為姜琛,之前,方銳、虞雲瀾遊玄武湖時,曾有過一面之緣。

“王兄、李兄,都來了啊!”

被稱作‘王兄’之人,名為王充,乃是之前遊玄武湖結識,事後相聊投機、相見恨晚,引為知己。

被稱作‘李兄’之人,名為李世文,乃是建業城土著,大虞遺老,在一場詩會上與姜琛認識。

——在這個世道,三字姓名可是了不得,中間一字,代表著輩分。

只有官宦世家,擁有極高社會地位的家族,另開一脈傳承十代後,才能在名中,增加輩分。

當然,也有自誇自大、裝裱門面者,不過,在旁人眼中,多為笑話。

李世文見姜琛、王充二人有才,有意結交,邀請來此;姜琛、王充二人,則是想要打聽些消息。

故而,一拍即合,這才有了此場聚會。

“聽風樓的板鴨,可是一絕,非常不錯,姜兄、王兄,都來嘗嘗。”李世文邀請道。

“多謝李兄,破費了。”

“李兄,不知可有城中最近關於科考的消息?”

“自然有的。”

李世文用薄餅一捏一卷,以建業城土著特有的‘吃鴨禮儀’卷起鴨肉,輕輕咬了一口,才道:“聽說,因為天下詭禍愈演愈烈,日後科考可能取消了,咱們是第一屆,恐也將是最後一屆。”

他家是大虞遺老,因為安分,在此前針對大虞遺老遺少的打擊中躲過一劫,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能探聽到一些上層消息。

“這可真是……”

姜琛、王充對視一眼,都是有著遺憾。

“如此良策,竟因為外界環境,無法實施……”

“唉,咱們能趕上著第一屆,已是大運氣了。”

姜琛嘆息了聲,問道:“李兄,我聽說,科考考題幾次被打回,這是怎麽回事?”

“此事倒也簡單,不過是朝中閣臣,想要出關於的名教典籍題目,可女帝似有不同想法,故而幾次打回。”

李世文哂笑一聲:“不過,女帝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並未再要求修改試題,考試名教典籍已成定局。”

“除非那位太上親自幹涉,不然……哈哈!”

他開著玩笑,不過顯然不認為會發生這種可能,因為方銳早已不理朝中政事,怎會為了這點小事出手?

“太上啊!”

姜琛想起那日所見方銳風采,不由微微失神。

“考試名教典籍?!”

王充聽聞這話,卻是面露苦色:“我自幼家貧,只能跟著叔叔學習數術之道,名教典籍卻是少讀。苦也,這可如何是好?”

“我家中倒是典籍不少,只是,進京趕考,也未曾多帶。”

“無妨,我借予王兄一些便是。”李世文笑道。

此時,已將近科考之日,臨時抱佛腳,也不怕幫助對方增加競爭,不過是賣一個順水人情。

……

建業城中,類似於此,談論科考的考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