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購買物資

◎資金告罄◎

經過席地而擺的小攤位,楚沁來到一條巷子中。

巷子叫水巷,未鋪青石板,只有凹凸不平的泥磚,兩邊是木樓房,大多兩層,一層多是各種店鋪,她心心念念的供銷社就在其中。

這時候供銷社的全名其實是供銷合作社,面積不算大,她進門後左右觀察,發現裏頭只有兩張長木架。

但木架明顯是剛打的,上面的商品還算齊全,估計是因為今天有大集所以供銷社抓緊進了貨。

此時趕集的人基本都來了,供銷社中人是最多的,即使不買,也是要看看的。

楚沁憑借矯捷的身姿以及出色的眼力,三下五除二就拿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她目標很明確,第一是煤油。

來的路上從嬸子們嘴裏了解到煤油這種東西價格輕易不會浮動,什麽時候買都一樣。

那麽能早就早,冬日在家窩著可少不了煤油呢,家裏那些壓根不夠用。

“妹兒,煤油多少錢?”有嬸子瞧她買到了煤油於是問。

楚沁正緊緊貼著墻壁往外挪,同時死死地捂住胸口——她所有錢都藏在胸口部位衣服的裏側。

“七毛二!”她說。

“好嘞。”那嬸子嘀咕,“今年還往年貴兩分錢呢。”

確實貴,這個年代七毛二能買些什麽呢?

買40只左右的雞蛋,買七八斤的大米。這還得是新米充裕的時候,若年景不好,購買力得大打折扣。

比如今年,楚沁在米鋪面前瞄一眼就曉得七毛二買不到七八斤的米了。

然而楚沁把煤油拿到手卻相當滿意,因為這時候市斤有16兩,值得一提的是她上輩子一市斤是10兩,莫名有種占便宜之感。

煤油買了兩市斤,這些夠她使用一整個冬天。

幾乎是每位來供銷社的人都得買煤油,趁著煤油架前熱鬧,楚沁擠去賣棉花的地方。

這裏同樣不清凈,但因為棉花是耐用品的原因並非所有人都得年年買。

“幹啥呢?”楚沁正選著棉花呢,耳畔忽然響起楚嬸兒的聲音。

楚嬸兒皺眉,小聲:“哪裏要這裏買,錢可省著點兒花。”

又問:“你這是要買多少?”

楚沁試探道:“十斤?”

“拉倒吧!”楚嬸兒給她翻個白眼,“你當買大白菜呢,你就問問這裏有沒十斤給你買。”

售貨員聽了笑道:“可沒呢妹兒,最多三斤,要不要?不要你讓讓,後邊還有人呢。到年底,哪有給你買十斤的這種美事。”

楚沁聽人勸,忙說:“那我不買了,我買丙級的面粉。”

“那得到隔壁啊。”售貨員答。

供銷社分兩邊,日用品一邊,糧食調料和肉菜蛋之類的在另一邊。

若是大些的地方,會專門開設好幾個糧油門市,他們這種鄉縣沒這必要,直接就和供銷社合而為一了。

“快些別磨蹭,跟我去。”楚嬸兒道,楚沁把眼神從棉花布料上挪回來,跟著楚嬸兒擠到隔壁去。

楚嬸兒到門口還撇嘴嘮叨:“你這性子真耽誤事,要是限買,你這麽磨磨蹭蹭的哪有你的份。棉花你別這裏買,等回村裏我帶你去買。”

“謝謝嬸兒,我曉得了,下次不會。”楚沁想說:自己這不是頭回見到這麽多的物資嗎。

楚嬸兒納悶且驚訝,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的侄女兒突然文縐縐說謝謝,還真奇怪。

楚沁不曉得禮多人也奇怪,她只關注到現在限買的風聲已經出現,大家趕集時似乎都比以往大氣許多。

於是楚沁丙級面粉買了十斤。

丙級是當地的說法,其實就是最差等的麩糠面粉,一斤才九分。

這在楚嬸兒看來也是貴得要命的,但想想楚沁自己單燒灶,家底單薄確實需要買這種丙級面粉,於是把想說出口的話又咽回去。

至少,她買得多,自家接濟她的可能性也小不是?到底是親叔侄,若看著楚沁斷糧,村裏的口水都能把她家淹了。

除麩糠面粉外,她還買了三斤普通面粉,普通面粉一毛七,價格不算漲多少。

至於地瓜幹,得去外頭鋪子上買。

“飯店旁邊李福來的地瓜幹成色不錯,價格還算地道,你要買上他那兒買去。”楚嬸兒介紹說,“你娘還和他沾親帶故,李福來他老娘是你娘遠了兩輩的表姑。”

這事兒楚沁倒完全不知道。

不過她琢磨一下就曉得了,楚姓在當地不是大姓,村中甚至唯有原主父親和原主叔叔是姓楚的,其他人皆不是。

——因為原主太爺爺當年逃荒遷移至此,到後只剩原主爺爺一人,因此原主父親叔叔兩人娶的都是當地“大戶人家”的女兒。

特指家中人丁興旺的人家。

原主母親娘家就是靜水莊頂有名的大戶,她姓楊,村裏走兩步就有一步是本家,楊姓幾乎占據村裏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