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獨居計劃

◎籬笆雞場◎

這個年代想把米去殼有些麻煩。

有把米放在石臼進行脫殼的,還有放在土礱中。

當地多是用土礱,土礱也叫石磨盤,相比石臼來說要更加方便省力些。

因為石臼沒有水流來驅動,想單憑一只手用臼杵脫殼,非得把手脫斷不可!

這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土礱,楚沁如今的家中就有,擺放在廚房角落,因為許久沒人使用已經落上一層厚厚的灰。旁邊還擺放著風鼓機呢,出風口正巧在窗戶邊,不需要搬動風鼓機,方便許多,可見原主父母心思巧妙。

因這兩年收成好,楚沁托原主的福,能得到一麻袋的稻谷。

她第二天便開始動工,先用風鼓機把稻谷中的雜物雜草給去除。去除幹凈後才能磨,因不熟練,直到前天才把這麻袋的稻谷徹底脫殼完畢。

脫殼後總共得到25斤的大米,楚沁累得手都磨出好幾個水泡。

夠吃多久呢?

這會兒在院子中吃著香甜地瓜的楚沁托腮想,若按照她如今的食量算,半個月都不曉得夠不夠呢。

當然,指放開肚子吃,純吃米。

不知為何,她能清晰感受到自己這具身體的體質越來越好了,仿佛在和上輩子的自己慢慢靠近。

她上輩子再怎麽說也算新人類,雖不能和其他小孩兒比,但整體來說,力氣與耐力都比如今的女孩強上不少。

多變態是不至於,多吃吃多練練說不準能夠得上村裏壯勞力。

楚沁拍拍自己手臂上隱隱出現的肌肉,甚覺滿意。

進入十二月,北風呼呼吹。

這會兒太陽快落山了,氣溫更是漸低,院子中的火堆徹底熄滅。

她起身,從房間中拿出兩個竹筐來,把火堆撇散開,再挑選出稍微大塊點的木炭放入竹筐中,碎碎的不要。

這木頭還是原主父親還在的時候砍的木頭呢,廚房裏小半墻壘得嚴嚴實實的。有些被蟲子蛀蓬松,有些卻還完整。

楚沁把沒壞的木頭燒成木炭。從記憶中得知當地冬天還算冷,平常燒水、烘衣服以及蒸飯和偶爾做菜都需要用到木炭。

她總共收拾出來兩竹筐,一個廚房,一個放臥室。

至於蓬松的,都收拾一邊用來燒火了。她這幾日給房子來個徹底的大掃除著實用了不少熱水,灶爐邊蓬松到散架的直接扔到後院去堆肥。堆到第二年能當肥料用,完全不浪費。

對了,房子還有個後院。

後院中有間小旱廁,有引來山泉水的洗衣池,地盤還算大,地也平整,楚沁決定圍起來養幾只雞鴨。

“養四只雞兩只鴨吧。”她思考片刻說,又看向山坡,“旁邊有片草地呢,雖然這會兒入冬了草枯地幹。”

有條件自然得日日吃雞蛋,她往年只有在每年生日時才能吃,都是爺爺花大價錢淘換回來的。等爺爺去世後,她再沒吃過。

雞蛋是啥味來著?

楚沁咂嘴,回憶不起來。

至於剩下的蛋,存著炒菜吃,或者腌成鹹蛋都很不錯。

她立刻跑到房間掏出筆記本,把這事兒給記下來,標加急符號,意思是盡快做。

等著吃蛋呢!

說來,楚沁真覺得原主是她恩人。若原主這會兒好生生站她面前,她保準得給原主好好磕幾個。

她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接收原主的記憶後才曉得常用字怎麽寫。原主讀完小學,知識貯備量在當下來說已經算過得去的了。

不過楚沁還想繼續學習,即使有著原主的記憶她讀寫起來依舊磕磕絆絆,有條件不能白白浪費。

天色漸黑,遠處天際處最後一抹陽光消散後家家戶戶都點起煤油燈。

重重疊疊的山讓高樹村的黑夜變得尤為幽靜寂寥,偶爾傳來的動物叫聲穿破山村,使得楚沁這種獨居人士有些心驚。

她披件厚衣服坐著,又拿著筆記本在規劃明後兩天要幹的事。

“首先,圍墻需要想辦法壘高,否則我沒有安全感。”楚沁自言自語道。

如今是村裏都在關注著她,半月前從叔叔家搬出來的事屬實讓村中熱鬧許多。可等事情平息後,有偷雞摸狗的人上門怎麽辦呢?

再說,這裏還有野狼野豬的。

她思索著:“沒有磚頭,最好就先用石頭。越大越好,這樣牢固。沒必要去隔壁采石場找,在後山就能湊足夠。”

“不過等我空出時間,我得自己開窯燒磚蓋房。”她上輩子有跟爺爺學過這項手藝。

筆尖窸窸窣窣記下。

“其次,得把地窖收拾出來。”楚沁咬著手說,“地窖收拾出來放地瓜,等我再去村裏的地頭翻翻,瞧瞧還有沒漏網之瓜。”

叔叔給的地瓜不少,若是原主,省點吃約摸是能撐到明年開春長野菜的時候。

可換成食量漸大的楚沁,這些地瓜遠遠不夠,得再囤部分糧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