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水杉林與竹筏(第2/4頁)

兩側有扶手,正中央擺放著六個固定的竹座,每排兩個,直接坐上去即可。

雖然上去的時候有一點晃動,但等到兩人坐上座位,握住座椅兩側的扶手,頓時感覺安心多了。

“坐好了,準備出發——”站在最後的船工喊了一聲,撐起竹竿,竹筏慢慢動了起來。

水道不寬,剛好容納一艘竹筏通過,一行六人在林間的水域中穿梭。

數排水杉栽種於兩側,淺水區發達的樹根有一部分裸露在外,盤根錯節,好似形狀各異的根雕。

明鏡般的湖面倒映出青翠優美的樹影,將整個湖面都映出清淺的綠色。

水波浮動時,水中的‘水杉’也跟著蕩起波紋,如油畫般漂亮,伸展的枝條時而彎曲,映出一池湖光山色,如在畫中遊。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紛紛拿起手機錄下視頻。

竹筏行進的速度很慢,陶曉晴兩人在浮力的作用下輕晃,能感受到湖水打在竹筏四周的流水聲,比搖櫓船更加靠近水面。

甚至船工轉彎時,微微傾斜的角度讓水蔓延至竹筏一側,繼而沿著竹子的空隙滲透下去,留下濕漉漉的水痕。

體驗感好棒。

在水上漂浮的感覺格外清晰。

高大的水杉一棵接一棵從眼前的掠過,寬闊的樹枝遮住日光,仍有細碎的金光灑在水面,將整片森林照亮。

在這裏,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天然的景色,乘一艘竹筏漂流,有一種超脫世外的心境。

仿佛脫離了所有的俗事與繁雜,心靈得到凈化。

唐晶晶聽到了翅膀震動的聲音和清脆的鳥鳴,朝著四周望去,發現有好幾只叫不出名字的鳥類停在樹枝之上,很快又飛走。

而就在前方不遠處,通體潔白的鳥兒落在水杉樹底裸露的大石之上,好奇地擡頭看著它們。

“曉晴,你看,是白鷺!”唐晶晶心情十分激動,卻不敢驚擾對方,只得拽了一下好友的手臂,壓低聲音。

陶曉晴和其他遊客也看到了這只漂亮的鳥兒。

純白的羽毛,脖頸修長,如仙鶴般的姿態,嘴巴又尖又長,頭頂後方長著羽冠,隨著它的轉頭在空中飄動,仙氣十足。

竹筏上的遊客不由得屏住呼吸,長得也太好看了吧?

尤其是在這片如畫的水杉林中,無盡綠色中的一抹白,空靈婉約。

有遊客正準備拍攝,它突然展翅高飛,翼展寬大,襯得身姿越發纖細,翅膀圓潤豐滿,露出下方細長的足。

有另外幾只白鷺也被驚動,一起飛上半空,讓眾人真切感受到什麽叫做‘一行白鷺上青天’。

不,應該叫做‘一行白鷺入林間’。

其中一位遊客眼疾手快地抓拍到了這一幕。

綠樹碧水掩映下,枝葉的空隙間,通體純白的鳥兒排成一排於林中高飛,羽翼豐滿,姿容優雅,分享出去又是一張令人驚艷的攝影作品。

白鷺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經常棲息在海邊、湖邊以及沼澤濕地,喜歡各種各樣的魚蝦昆蟲,是捕魚的一把好手,一天能吃掉五六只巴掌大的魚。

而花間集如今的水域包含人工湖、天鵝湖和水杉林,總面積超過300畝,是一片極為遼闊的水域。

這裏水質清澈,蘆葦及水生植物茂密、種類繁多,水草肥美、魚蝦鮮活,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其中不乏有像白鷺這樣的國家野生保護動物。

接下來陶曉晴她們又看到了其他水鳥,甚至有一只油光發亮、通體青黑的野生鸕鶿停在了竹筏翹起的前端。

距離好近!

所有的遊客都不敢出聲,悄悄觀察或用手機偷偷拍攝這只近在咫尺的水鳥。

鸕鶿又稱為魚鷹,中大型食魚遊禽,身體呈流線型,善於潛水,嘴巴為鷹勾狀,捕魚本領很高。

嘴巴下方有個小袋子叫做喉囊,可以將魚儲存在裏面。①

從古代到現代,一直有漁民馴養鸕鶿,它們每天能捕魚幾十公斤,還會幾只一起合作共同捕捉大魚,非常聰明。

但因為影響生態等種種原因,如今已經很少見到了。

然而眼前的這一只是野生鸕鶿,而非人工飼養,羽毛油光發亮,翅膀寬厚,一看就過得十分滋潤。

捕的魚全都進入自己胃裏,不用吐出來交差。

野生鸕鶿也屬於國家保護動物,不能輕易捕捉。

它在竹筏上待了十幾秒,突然張開翅膀飛起,腦袋猛地紮入水流之中,用尖利的喙啄起一只巴掌大的魚仰頭吞下,整個動作就在一瞬間,所有人都沒有拍到。

太快了!不愧是捕魚高手!

不過能看到鸕鶿捕獵的場景,眾人都覺得不虛此行。

竹筏在水杉林中緩緩穿行,來到更深的水域。

陽光強烈了許多,視野變得開闊,前方就是湖心小島,樹木繁茂、郁郁蔥蔥。